“帝师”翁同龢旧藏宋本首次公开展览

  文博界有句古话“纸千年,绢八百”,说的是纸质文物寿命的上限是1000年。所以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实物是宋刻本,而且有一种说法是,总量不会超过千种。于是,上海图书馆定于9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年度大展“琅函鸿宝——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展”就显得尤为难得了,因为这个展览汇集了整整60种宋刻孤本秘帙。


  此次参展的宋本占到了上图馆藏200余部宋本的四分之一,都是精心遴选之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宝级展品。据悉,两宋本来就是文化发达的时代,当时所印书籍何止千千万万册,可随着战火硝烟、已经纸张本身的损毁,现存世仅为千种,从其中挑出60种一下子展现在世人面前,足见这个展览的分量。


  记者了解到,“翁氏藏书”占据了本次展览宋本的相当一部分。翁氏也就是赫赫有名的两代“帝师”翁同龢。这位咸丰年间的状元,自其父亲翁心存起酷爱收集古籍善本。由于直接教授过同治和光绪两位清代皇帝,在朝内又掌握大权,所以翁同龢一生藏得孤本善本无数。1940年代,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为避战乱,将所藏善本悉数携至美国。这批善本2000年在美国重新现形。上图闻讯当机立断,通过政府巨额拨款收购了翁氏的这批藏书。


  翁同龢的这批旧藏善本80种542册,其中宋刻本竟达11种之多。宋本之中如《集韵》、《邵子观物篇》、《邵子渔樵问对》、《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这样的孤本比比皆是。所见者无不惊叹于一代“帝师”藏书眼光之精。这批宋书由上图从美国带回国内后,一直秘藏于上图,从不轻易示人。这次展览也是翁氏旧藏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另悉,为了大致反映宋代刻书官、私、坊三个系统多姿多彩的面貌,除了翁氏旧藏之外,上图这次还从所藏“潘氏滂喜斋”、“朱氏结一庐”、“陈氏郇斋”等旧藏遴选了一批宋本参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