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曹操笑看的道德乱相

曹操是被国人在鼻梁上搽了白粉的,他一句“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更让他扮定了道德舞台上的丑角。但他恐怕没想到,他死后留下的“七十二疑冢”,居然搅乱了当今中国的官、学两界。此时的曹操,仿佛阴森森地笑看着正在上演的道德闹剧。

话说这安阳官员,是太希望曹操能冥居安阳了。市场经济就是人气经济,安阳还有比曹操更能聚拢人气的吗?甚至于整个河南,都因为没掘出过一座帝王坟茔而蒙羞多年,实在是太希望“曹操墓”能让河南这文物大省脸上有光。尽管质疑声一直不曾消停过,但安阳依然有板有眼地上演它的考古搭台、旅游唱戏。前不久还推出60元门票的“曹操墓”之游,颇有盖棺定论的意思。说来也怪,考古是专家的事,而且要拿真家伙说事,向来是质疑不多,尤其是草民百姓鲜有置喙的。这回不同了,网民一直咻咻不已。直到60元的门票价格都定下来了,还有人撰文商榷:既然疑冢七十二,60元的门票除以七十二,也该卖八毛三才对。此语让人啼笑皆非。

更热闹的是学者。尽管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定论,依然无法平息各路学者的质疑声。尤其是河北学者闫沛东,坚称自己掌握了安阳官员造假的铁证,并公布了造假者书写的证明原件。谁知,安阳方面随即就认为其隐瞒证人姓名的做法,恰好证明这证明本身是假的,例证之一就是相关地名都写错了。想想也是,古墓里的碑刻也能造假,山村野老的证据岂不更容易造假?

好戏就更加好看了,想必曹操也在咧嘴冷笑。

事实明摆着,如果不是安阳的官员造假,弄出一个子虚乌有的“曹操墓”;那就是河北的学者造假,弄出一个子虚乌有的造假证明。若是前者造假,说明官德丧失,为了经济政绩,不惜编造弥天大谎,硬逼曹阿瞒将冥居空降到安阳;若是后者造假,则说明学德沦丧,不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而是故惹学讼,疯抢眼球,不惜昧着学术良心,捏造证据,让曹阿瞒弄得死后都没有安稳的栖身之地。

其实,“曹操墓”到底在哪里,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如果为了这个无关于国计民生的小事,弄得规则全无,无中可以生有、是非可以混淆,古物可以现做、证据可以捏造,官员没有操守,学者没有良知,那就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官场,学界,本是道德的两道堤坝,官员要恪守正人先正己的古训,学者要坚守社会良心的底线。无论是安阳官员借挖掘“曹操墓”公然欺世,还是河北学者借诋毁“曹操墓”公然盗名,都将是社会道德全面沦丧的标志性丑闻。一场道德悲剧,已经酿就。

该是权威机构出手的时候了,公众需要真相,道德需要拯救,别让曹操笑看我们的道德乱相。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