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仅存皇家“船库”大修 猪血和泥黏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500多年历史 是首次水上古建大修 将成北海新景点


  京城仅存的、拥有500多年历史的皇家“船库”,一直“低调”藏身北海太液池东岸,如今将进行大规模修缮,年底重新亮相成为北海新景点。


  今天上午9点,北海公园明代船坞大修工作全面启动,这也是本市首个大修的水上古建筑。


  北海公园船坞位于太液池东岸,建于明朝天顺年间,是明清时代为皇家停泊龙舟凤舸的地方。它是京城仅存最古老的皇家船坞,也是目前古典皇家园林内保存的罕见的明代藏舟浦。


  船坞建于水上,长期受水面和气候的影响,尤其是空气污染物的侵蚀,船坞建筑体出现了不少残损,例如墙体酥碱、彩画脱落、梁柱糟朽。


  北海公园基建科副科长崔庆云介绍,船坞修缮都沿用古代工艺,每一个细节都针对水上古建的特殊性“量身定做”。


  防侵蚀


  将麻绳撕成极细的丝,和泥,然后与五种工艺灰先后刷上木头。


  猪血混在和泥的工序中,起到黏合作用,又保证天然不伤木头,然后恢复史料照片中的彩画


  防开裂


  基石是明代修建时一直沿用至今的花岗岩,目前,它们保存尚好,此次修缮对其石条间的缝隙进行勾缝填补,防止开裂


  防雷


  船坞“穿”了一套全身“防雷装”。船坞外立面用金属线勾勒,最后汇聚接地,就形成了一个避雷带,雷击时能让电流顺利扩散到地面


  轮廓


  外形看着是一座两层古楼,八角屋檐、并排立柱


  屋顶


  屋顶由一道道木头圆柱搭成,其间留有缝隙。为了挡风遮雨,屋顶里还有“夹心层”,术语称望板。


  此次修缮将把全部望板拆除,换上结实牢靠的新板,然后在上面铺灰盖瓦,与古人建造船坞时的步骤如出一辙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