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沛东身份被曝造假 曹操墓不能“用谎言去验证谎言”

宣称持有曹操墓造假的证据,河北籍人士闫沛东近来饱受关注。他的公开身份联合国世界新经济(中国)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化发展内参》执行总编等经查全部为虚假信息。(9月4日《河南商报》)

曹操墓“造假门”尚未彻底打开,就在公众期待着闫沛东掌握的曹操墓造假“铁证”出炉之际,突破曝出闫沛东诸多身份的“造假门”。如果闫沛东的虚假身份成立的话,公众很自然会怀疑到闫沛东“铁证”的真实性。因为,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有一句经曲台词:“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只能是谎言。”公众还会相信闫沛东的话吗?还会相信其“铁证”吗?更何况,闫沛东不久前表示,所谓掌握“曹操墓造假”铁证的说法是被人炒作、利用,他手中并无所谓的“铁证”,他有的只是观点。

曹操墓真假,果真成了“用谎言去验证谎言”。之前,就有学者撰文指出,眼下围绕“曹操墓”的所谓学术争论,似乎并非出于揭示真相、捍卫真理和发扬科学精神,不过是出于利益考虑的派阀之争,各怀算盘,以考古、学术之名,行利益争夺之实,科学精神由此而沦为利益的奴婢。有人说,曹操墓挖掘出“华南虎幽灵”,切中要害。曹操墓真假之辨,似乎已经被或正在被某些利益集团把控。这一点,从闫沛东“不断接到郑州的恐吓电话”中窥见一斑,从闫沛东“好像在被某些人利用”中洞察秋毫。

被利益集团把控的学术没有尊严,沦为“利益奴婢”的学术没有颜面。当年的华南虎就是一例,今天的曹操墓再添实例。揭秘闫沛东的身份之迷,“必须的”。但是,即便存在身份的作假,并不能代表其观点的作假。尤其要提醒的是,打开了闫沛东身份的“造假门”,不能关闭曹操墓“造假门”。公众需要真相,学术需要尊严。“用谎言去验证谎言”,确实存在路径选择上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忧,因此,揭穿谎言需要确凿的证据、权威的认定。据悉,国家文物局日前表示将再派专家到安阳进行实地考察,给大家一个心服口服的交代。“正义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无论曹操墓真假都具标本意义,并且也必须赋予曹操墓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挖掘”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成为社会的品质;另一方面,要“挖掘”学术尊严,成为重塑学术尊严的始点。学术与科学不能做“利益奴婢”,不能受“资本污染”,不能被人为操纵。法国哲学家库辛有句名言:“批判是科学的生命。”对曹操墓的强烈质疑,包括对闫沛东身份的质疑,对利益操控学术的质疑等,就是一种批判。学术尊严需要学术批评、学术批判来捍卫。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