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谱李兆麟 "赴国难 破难关 夺回我河山"

 

    李兆麟,辽宁省辽阳县人。1910年11月出生。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张寿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被党组织派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反日武装斗争。不久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次年8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珠河等地参与创建抗日武装。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与赵尚志指挥打宾州、克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指挥老钱柜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他重视政治工作,善于宣传鼓动。1938年12月,他率领北满抗联第三批远征部队,冒着严寒穿行于林海雪原,不少战士手脚冻伤;给养断绝,使用雪水煮橡子、榆树充饥;野外露营,围睡在篝火旁。远征部队历尽险阻于月底到达海伦。远征中,他和他的战友写下著名的诗歌———《露营之歌》,诗歌共四段,其中一段写到:“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灭,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这首诗歌既真实又生动地反映了将士们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又起到了鼓励部队斗志的作用。1940年底当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时,他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曾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以中共代表身份任滨江省副省长兼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在党内为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在内战即将爆发之际,李兆麟深知国民党的卑鄙和凶残,但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东北同胞的利益,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于是,李兆麟积极揭露国民党的内战阴谋。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5岁。为纪念他,哈尔滨市将道里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