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味鬼味?品味这个《红楼梦》有点"非主流"(图)
《红楼梦》剧照 新浪资料图片
习惯了87版《红楼梦》中陈晓旭版黛玉的清瘦,张莉版宝钗的丰满,对于新版反其道而行之的“钗瘦黛肥”,您还习惯吗?习惯了87版中的《枉凝眉》略显哀伤的曲调,您对新版中女鬼哀号似的配乐,您还习惯吗?可能让您不适应的还有额妆、琐碎的旁白以及妖气与阴气“竞艳”的整体风格,对于这些并不太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非主流元素,观众接受起来可能还真有点难度。
非主流看点之一额妆好比铜钱头
“黛玉刚进贾府时的造型看起来很舒服呀,比后来妖媚的‘铜钱头’显得清秀多了。”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身边人这么说。红学家马瑞芳坦言新版中最让她不能接受的就是“额妆”。首先,东方人的五官较平,《红楼梦》里的女儿又多,一水儿的“铜钱头”使角色的辨识度大大减弱,终于记住谁是谁了,演员又换了一拨,这不是在跟观众玩“躲猫猫”吗。再者,额妆也没办法表现宝黛间的传情达意。原著中第四十二回写道,“宝玉和黛玉使了个眼色,黛玉会意,便走至里间将镜袱揭起,照了一照,只见两鬓略松了些,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这段描述颇能体现宝黛之间的默契和情愫,但黛玉头顶着紧到让人头痛的额妆,万万不可能出现“两鬓松了些”的窘况。
非主流看点之二演员年轻没底气
正如“言多必失”的道理一样,黛钗凤的戏一多,就露怯了。黛钗的台词说得不分意群、没有抑扬顿挫,基本是一个语调一个节奏,完全是“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能背下来就不错了,别的要求纯属奢侈。
姚笛的台词是上气不接下气,而刺耳的笑声愈加为王熙凤的霸道添了几分肤浅,相比当年邓婕版的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笑里藏刀真是差远了。不过也能理解,这么重一角色,突然交给一个新人,本来就有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意思,更何况姚笛之前是从宝钗转到了黛玉,到最后接了王熙凤,肯定是没怎么准备就上阵了,能演好那才叫邪乎呢。相比之下,晴雯、袭人、平儿、鸳鸯、小史湘云等配角的表演要好很多。
非主流看点之三阴郁幽暗像鬼片
有评论说,李少红完全可以借新版《红楼梦》套拍《聊斋》;也有观众戏谑说,温馨提示:新版《红楼梦》适合全家白天观看。观众不能不让李少红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对原著的理解,但李少红也无法抹杀观众这种最直接的感受。
记得早前在新版《红楼梦》的看片会上,大部分人看到宝玉挨打后做梦那段时都是倒抽一口凉气,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音乐的烘托,都将鬼片风格营造到极致。幽暗中,琪官闪现,木立远处;投井而死的金钏儿独立角落,一副标准的冤魂的口音。观众正后背发凉时,镜头突然落到床边哭哭啼啼的林黛玉身上,彻底让人看得毛骨悚然。
新版《红楼梦》可以来个恐怖场景TOP10的评选,像宝玉入警幻仙境、宝玉至秦可卿房中小憩、尤二姐吞金而亡、刘姥姥讲鬼故事时南院走水、王熙凤梦见秦可卿等均能入选。其实冤魂、孽债的隐喻桥段用阴气森森的手法表达也不是说不通,但贾琏调戏多姑娘和贾宝玉穿上金雀呢犯不着让观众的耳膜也接受咿咿呀呀的女鬼似的声音的考验吧。
非主流看点之四旁白泛滥听着晕
新版《红楼梦》创下的投资、特效、道具等纪录随着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应该都会被打破,唯独这旁白之多的纪录相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人能够刷新。
好的旁白应该是富有表现力,力求简练隽永,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而新版《红楼梦》中大段大段直接摘自原著中的文言文旁白让没有通读过原著的观众还得自个儿琢磨,否则仍是稀里糊涂、不知所云。而很多对《红楼梦》熟悉的观众也不买账,“连刘姥姥通泻也要用旁白解释一番吗?”大量使用旁白体现了导演用镜头语言去驾驭这部名著的力不能及,全剧更像是一幅幅画面优美的水墨连环画的拼凑,绝非是电视剧的表现路数。
总结陈词:
额妆、音乐、旁白的问题算根本问题吗,也许不算,如果充当87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新版《红楼梦》绝对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特效、置景、道具,还有排演的昆曲,但总感觉资金和精力没使在刀刃上,剧本和演员某种程度上的失败,使得在其他方面的用心显得无力。审美情趣就算再变,美和丑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类似黛瘦钗肥这些原则和底线还是不要去触碰的好。该忠实的要忠实,比如人物;该改编的要改编,比如剧本。而新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杂乱,在黛钗外貌的标准上倒置,在文字文本与影像文本之间摇摆。
网友妙评“新红楼”
小丸子:场景像《西游记》,风格像《聊斋》,镜头运动像《哈利·波特》,旁白像《动物世界》。
天雷:请问这是在演红楼还是在念红楼啊?
菲比CAT:当时觉得铜钱头是最雷的,现在看来,所有雷中,铜钱头是最被人忽略的了。
佳爱之名:新版黛玉看不出弱柳扶风来,能看出倒拔垂杨柳的潜质。
真的没有瞎说:有一小孩做了错事,他的妈妈气愤地说:“不听话,每天罚你看新红雷梦!”
125.37.191:音乐很有创新,然而适合红楼梦与否,就见仁见智了。好像《葬花词》里出现女高音,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听外国歌剧……
123.138.248.*:新红还是有不少优点,譬如配乐和摄影与气氛的营造,当然很多地方弄得有些过,对于实和虚的度把握不够。新红目前看来最大的毛病就是演员选择的失败和造型的问题。
扎伊尔猴:这次一看新红楼,感觉到真是拍出一股超凡脱俗的仙味,导演功力很深,镜头都非常虚幻缥缈。
(责任编辑:单晓冰)
凭什么《红楼梦》不能惊悚?
李少红与红学专家“对话”新红楼
新版《红楼梦》在北京卫视播出近十集,首日收视就超过《潜伏》,“眼球”多,“口水”难免也多。在观众和网友直抒胸臆表达不满或者喜爱的同时,不妨听听红学家孙伟科和李少红最新的“隔空”解读。
关于演员 气质更重要
北京晨报:额妆到底适不适合表现“红楼梦中人”?
孙伟科:自然妆会更好些。比如黛玉胖的问题,原本可以通过化妆掩盖,但额妆会让她显得更胖。探春应该有英气、豁达、开放的感觉,额妆表现不出来。不过,李少红作为导演,需要有决断力和选择,观众应该尊重她的选择,尝试去接受吧。
李少红:贵族生活的妆容必须要跟世俗拉开距离。我们其实对贵族生活毫无了解,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但在历史上贵族生活的规范性很强,不跟世俗拉开距离是不现实的。抹额放在世俗生活中就是不好看,也不是人人都适合。但我认为“抹额”的存在更重要,这个片子里第一次告诉观众有这个东西。
北京晨报:演员方面,质疑最多的就是黛玉体型比较胖的问题。
孙伟科:新版面临着要跟已经被大家认可的87版影视形象的对话,《红楼梦》作为文字文本存在时,它的形象是不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个人经验去想像。前面已经有了陈晓旭和王文娟,现在又拿出一个蒋版林黛玉,她就面临着跟前两位对话的问题,蒋版和观众的磨合难度更大,需要的时间更长。
李少红:对我来讲最主要的标准还是书中描写人物的气质和性格。形似有那么重要吗?
关于气氛 刻意要阴森
北京晨报:目前看观众不太习惯阴气森森、诡异空灵的魔幻风格。
孙伟科:比如像音乐、胀满的旁白以及快进镜头,我认为都是艺术个性的东西,但电视剧是大众审美,这种艺术个性与大众审美的距离到底多大要掌握好,太大了观众不能接受。我觉得李导演制造的距离稍微偏大了一些。
李少红:凭什么《红楼梦》就不能有惊悚,不能有鬼怪,《红楼梦》不是一派歌舞升平,曹雪芹的立场和观点批判性很强,他只是将其隐藏在花前月下和诗情画意中。我觉得表达得还不够,“风月宝鉴”就是《红楼梦》的典型风格,表面是美女,背面就是骷髅魔鬼,别人警告你千万不要翻过来看,但你就是想翻过来看。(《红楼梦》)每一个细节里面都充满了寓意、充满了谶语。
北京晨报:剧本架构上的起承转合做得似乎不太到位,不够连贯。
孙伟科:新版的编剧是有些问题,改编的作用就是应该明确主线,做好剧情的勾连。但新版有时感觉是断断续续的。比如,秦可卿已经停灵了,两百个乐工已经来哭灵、祭灵了,这个时候,贾珍又去找薛蟠要棺材,这个顺序明显不对。虽然原著中就是这样,但这是不合观众欣赏习惯的。我不清楚他们的剧本是不是准备得很充分,所以不太好评价。
李少红:不要有编剧的影子,曹雪芹就是编剧,剧本只有对原著的取舍,不要有加法。按照戏剧规律,有需要的枝杈,就糅成一个综合的场景,有的地方糅不过来的话就要权衡利弊,是要还是不要。最明显的例子是王熙凤在去秦可卿葬礼的路上,到农舍更衣(如厕),有对村妞二丫、农具、纺纱机的描写,这就是一杈。但路上的重点其实是在“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上,表现秦钟怎么挑逗智能,为了说明秦钟在不适合的年龄就有性的愿望就该被惩罚,你姐姐死了还没入灵,你就勾引小尼姑,这在道德上是不允许的。这个杈很重要,就保留了。而水月庵后面的戏就全拿掉了,除了宗教方面的考虑,还有尺度问题,讲的是贾芹和尼姑的厮混,没法拍。
关于改编 瞎子摸大象
北京晨报:对于“忠实原著的改编”应该怎样理解?
孙伟科:忠实原著的含义不是照着拍,而是转化的忠实,就像英译汉,讲究信、达、雅,按照字面本身的翻译都是不对的翻译,必须结合中文的语境才对。从文本到影像也是如此,必须符合影像的规律才能谈是不是忠实,而不是说照着原著拍就是忠实。文字文本和影像文本的规律是不同的,所以把两者之间混为一谈不能称之为忠实。比如苏联人就不接受美国人按照好莱坞模式拍的《战争与和平》。
李少红:我揣摩的曹雪芹的风格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展现出了最精华的东西,有的人认为是,有的人认为不是。是不是都不重要,换谁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曹雪芹是标准,谁能代表他呢。我们只能像瞎子摸象一样,或许我只摸到了象的前腿,将来还需要其他人去摸后腿。
北京晨报:您看好新版《红楼梦》最终会被观众接受吗?
孙伟科:截至2005年,87版《红楼梦》播了700多遍。多年之后,新版《红楼梦》能播多少遍多少能说明些问题。
李少红:毁誉参半还是会有,《红楼梦》不会是一边倒。人家告诉我要有前瞻性,一定要做好播二十年的准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