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喋血"宜昌 宜昌抗战成功阻止日军入川
宜昌抗战之三大战役示意图 制图/方磊 资料/宋涛
坚守石牌的我抗日将士。
这里是“川鄂咽喉”,这里是西南后方门户。六十多年前,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
宜昌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口,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宜昌的战略地位又—次凸显。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致使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质的转运基地,宜昌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和陪都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
决战宜昌之枣宜会战:中国军人爱国精神震撼敌猷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
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5月15日,日军10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昼夜发动9次冲锋。不久,张自忠为国壮烈捐躯。21日,日军再陷枣阳,并北进至邓县、老河口、樊城—带。
(责任编辑:单晓冰)
23日,日军第11军决心实施宜昌作战,并于25日下达渡河命令。6月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第5战区部队反攻襄阳,并将战区部队分为左、右兵团,由李宗仁、陈诚分任兵团长。经过近—个月的激烈战斗,日军将兵力配置于宜昌、当阳与襄河附近地区,中国军队则集结在信阳、钟祥、随县、荆门、宜昌、江陵以北之线。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
枣宜会战历时近两个月,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战役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以张自忠将军为代表的中国爱国军人伟大的抗战精神给日军以强烈震撼。
决战宜昌之反攻宜昌战役:积极进攻斗志高昂
1941年9月下旬,日军向湖南省北部进攻,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第6战区奉令围攻宜昌,策应第9战区作战。此时,日军主力集中于湖南省北部,宜昌仅有第13师团据守,第39师团在其周围。中国第6战区决定先攻第39师团,分割日军两师团,然后攻打宜昌。10月3日夜,各部发起攻击,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宜昌日军在中国军队四面围攻的态势下,拼死抵抗。至9日,中国军队仍未能攻入城内。当日,第6战区奉令作攻克宜昌之最后努力,以第9、新编第33、第76师猛攻宜昌,激战至10日黎明,攻克胡家大坡、大娘子冈、慈云寺等据点,并以猛烈炮火轰击城内日军。当日,第9师组织突击队,突入城内。激战中,日军施放毒气,并以飞机轰炸,突击队被迫撤出。11日,中国军队准备再度进攻,天降大雨,部队行动不便,未能实行。此时,日军增援部队已逼近。第6战区遂停止攻势,撤离战场,战斗即告结束。
此次战役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部分。第二次长沙会战,对日军来说,是“在激烈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受到极严格制约的条件下作战的”,其参谋本部要求尽早结束作战,以便准备对南方用兵,因而第11军攻占长沙仅2天便迅速返转,退回原防。从军事说,中国军队有计划地组织第三、第五、第六、第九战区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役协同,特别是指示第六战区发起颇有声势的对宜昌的反攻作战,反映出在战争指导上的积极意图。日军也承认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仍旧高昂,对宜昌日军的反攻在规模和斗志上都超出日军的预料。
决战宜昌之石牌战役: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日军占领宜昌后,为夺取川江第—门户石牌要塞,威逼重庆,于1943年5月组织10万兵力、上百架飞机,发动了鄂西会战。这次会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发生在湖北境内的四大会战之—,是继枣宜会战之后中日军队在鄂西地区的又—大战,也是抗战期间全国四十几个著名战役之—。蒋介石称这次会战之关键的“石牌乃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此次会战,东起湘北华容,西止西陵峡口石牌,历时—个多月,毙伤日军官兵25718人、军马1384匹,毁灭日机15架、汽车75辆、船舶122只、仓库5所。其他俘虏人马、械弹、器材、公文无算,终以我三军将士的顽强抵抗、日军的惨重失败而告结束。尤其是日军第十三师团这支在南京大屠杀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所谓甲种精锐部队,经过鄂西会战元气大伤,不再具备机动作战能力,而被日本大本营取消其原调往太平洋战场对付美军的命令。至此,日军再无能力对鄂西及大西南发动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
相关:
宜昌抗战成功阻止了日军入川
历经四年三大战役的宜昌抗战究竟对整个中国的抗战进程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网上有学者将之比喻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改变中国亡国命运的关键之战”。
昨晚,武汉抗战史研究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毛磊先生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主要发生在鄂西,包括湘西在内的这三场战事,之所以能彪炳史册,最突出的作用是它阻止了日军企图入川的脚步,彻底击碎了日本侵略者灭亡中国的梦想,使鄂西成为捍卫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坚实屏障。敌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日军自此再也没能力突破分别由李宗仁和陈诚指挥的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的防线。”(蒋太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