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长城上画开国大典粉笔画 博物馆收藏

 残疾人长城上画开国大典粉笔画博物馆收藏(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兰桂在八达岭上作画。 拍客“四叶未明”提供  


残疾人长城上画开国大典粉笔画博物馆收藏(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兰桂作画  


残疾人长城上画开国大典粉笔画博物馆收藏(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年俯地作画,令他双手布满老茧。 记者刘斌摄


  


残疾人长城上画开国大典粉笔画博物馆收藏(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兰桂在武昌中南路精心创作《开国大典》。 记者刘斌摄


  26日下午,残疾人从兰桂花了两个小时,以中南路车站旁人行道的地砖为画板,用粉笔和炭笔画了一幅约2.4米×2米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双目微垂,面对话筒,神情形态栩栩如生,下方是红旗招展的天安门、素雅的华表和绚烂的礼花,旁边有美术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还有毛体题写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诗。近千名往行人为之驻足,啧啧赞叹。


  这是继9月9日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以《开国大典》等6幅粉笔画向国庆献礼后,从兰桂第三次画这幅画。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感觉画得最好、最像的一次。


  他的画打动了许多人


  下午2时许,从兰桂以一幅开国大典照片的打印件为摹本,在人行道上构图、打底、分层上色。先画毛主席,再画天安门、题诗。毛主席像完成到一半时,许多经过的行人开始留意到他的画。


  常常是有人瞟一眼过来,立刻就被吸引,然后停下来看。“画得这好,像真的一样,这是他画的?”“是毛主席!毛主席蛮难画的,难为他画得这像!”“这是艺术啊,有价值!”绝大部分人开口都是惊艳。也有人感叹:“这么有才,可惜了!”


  不少人走到地上放的绿茶箱子旁,小心地往里投进1元至10元不等的硬币或纸钞。已经有人留意到,旁边的台阶上放着双拐和一只绿胶鞋,他的左腿也只留半条裤管。偶尔起身时,他只靠单腿在地上跳。他作画的手黝黑、骨节粗大,关节处都有极厚大的茧。右手四个手指头上还缠了几圈透明胶,想是为了方便擦抹地面,也是为了保护关节。


  2个小时里,来来去去、为他停下脚步的约有近千人,许多人拿出相机、手机拍下他和他的作品。


  一位路过的外国老人拿着DV,呆了十来分钟,从各个角度拍下从兰桂和他的画。他告诉记者,自己叫Arne Winness,来自挪威,马上要娶一位中国新娘。他一眼认出从兰桂画的是毛泽东,也知道马上是新中国的国庆,他反复告诉记者,“画很有意义,这位艺术家很棒”。


  多位放下钞票的行人告诉记者,对这幅画的题材很有共鸣,也觉得他书画功底确实好,给钱是因为尊敬,“没觉得他在乞讨”。


  画到中途,从兰桂拿起纸巾擦去眼镜下渗出的汗水。纸巾用完,旁边有中年男士默默递上一包。还有女性路人送上一瓶冰红茶,请他解渴。


  最后,在《长征》的下方,从兰桂用中、英文写下“武汉是个好地方——Wuhan, a good place”,向武汉人表示感谢。


  5个月前 中南街头《蒙娜·丽莎》感动几十万网友


  带记者找到从兰桂的是年轻的武汉拍客“四叶未明”。今年4月26日下午,这位毕业于湖北大学的拍客在中南路街头看见从兰桂作画,拍下了他30分钟画下《蒙娜·丽莎》的全过程。“四叶未明”说,他当时被从兰桂深深打动,“他是一个艺术家,他的精神感染着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该怎样去生活”!


  这条视频27日在优酷网首次发布,至6月24日,点击率达到1000多万,顶帖50万余次,评论达到20多万条。网友们为他的作品叫好,也为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9月9日


  八达岭上颂祖国


  从兰桂告诉“四叶未明”,自己有一个特别的愿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他想在三峡大坝上作画,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四叶未明”鼓励他,要画,就到长城上去画!


  经与八达岭长城联系,对方被从兰桂身残志坚的精神感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作画的要求。但为保护古迹,从兰桂改为在黑板上作画。


  9月9日,从兰桂撑着双拐登上八达岭长城。从早上7时到下午4时,他唱着《我的中国心》,接连完成了“新生——开国大典;呐喊——两弹一星;转折——改革开放;团圆——港澳回归;崛起——奥运激情;腾飞的中国龙”6幅粉笔画,再现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风采,还表演了书法,赢得过往中外游客的阵阵赞叹。


  长城博物馆当场表示,要将这6幅画作收藏起来,国庆期间进行展出。


  爱生活爱学习的“艺丐”


  坐在路边台阶上,记者同从兰桂聊起他的身世。今年47岁的他出生于山东临沂农村,16岁因骨肿瘤左腿被截肢。截肢卧床时,他喜欢上了画画,“画画给我带来许多乐趣”。因为母亲年迈,大哥在矿上靠苦力赚钱,他想要自立,21岁就离开家乡,以艺行乞,至今流浪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


  从兰桂没拜过师,粉笔画靠自学起家,从简单线条开始练习,上过几个短期培训班。如今,他可以用30分钟仿画出《蒙娜·丽莎》这样复杂的世界名画,还擅长画《武松打虎》,写中、英等多国语言书法。


  遇阴雨不能出摊时,他就逛博物馆、看画展、上网吸收知识。在武汉,他住的是25元一天的旅馆,但他说自己买过看过大量的书,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西方美术史》等。


  他管自己叫“艺丐”,“大家给的钱基本够我生活和搭车,非常感谢”。但他说,钱是次要的,他的目的主要在于告诉大家:要勇于面对困难,用微笑面对生活。


  记者注意到,尽管衣服、手脚都裹上了厚厚的粉笔灰,但从兰桂镜片下的眼睛却仍闪着天真的光芒,这使他与常见的乞丐更显不同。当有人向钱箱捐赠时,他也鞠躬道谢,但模样不失尊严。


  去年汶川大地震后,从兰桂曾在贵阳人民广场为灾区捐款200元。他说,捐款就是想表达心意。“我不能为国出力,已经很遗憾了……我大哥当过兵,我从小也有当兵的梦。截肢以后,这个梦没了,但听到地震的消息、尤其默哀那天听到鸣笛的时候,特别难受”。


  谈及以开国大典等国庆题材入画,他说,也是想表达心意,“也许经济发达以后,我们在城市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但我希望祖国更加强大,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漂泊21年,从兰桂也想安定下来。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个画家收他做弟子,还想拥有一间自己的画室。但在这些愿望实现之前,他还会和现在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大自然的一切一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