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或成文物经济过热的又一泡沫
8月31日晚,河南安阳高陵曹操墓“倒曹派”河北籍三国文化研究学者闫沛东声明称,河南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参与造假,因为考古队获得安阳方面的230万元挖掘资金,在挖掘结果为空墓后“无法交差”,遂搞了些假文物埋进去再挖出来冒充。
从“曹操墓”发现至今,有关墓地的真伪之争已俨然发展成了又一场“真理与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间多次爆出的“官方回应”也并未能浇灭不断沸腾的“质疑”和“民意”。而诸多的迹象也在表明,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正反双方的争论都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左右手互搏”。
很显然,如果墓地是真的,一些被“网友”推举为“公众发言人”的“意见领袖”们将名声扫地,遭遇带有“势利”天性的网络舆论新一轮“倒戈”般的挞伐与声讨,草根民意的“正义”和“远见”也将被贴上“肤浅”“易碎”甚至“嗜血”的标签。
而如果曹操墓最终被证明是又一个“华南虎”事件,那么“文物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权威与公信将会被惨痛地消解于无形,由此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科学标准”的迷失将更为可怕,刚刚树立起的“中国模式”的国家形象也会被外媒和“别有居心”者视作笑柄与利器。
其实,在当下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双向转型的阵痛中,与“房产经济”一并“飞黄腾达”的就有颇具中国本土特色的“考古经济”:名目繁多的“鉴宝”节目,日渐升温的文物行情,都令公众眼花缭乱。带有明显逐利冲动的“全民考古”给本就“体弱多病”的文物环境又增添了一丝喧嚣,掺杂着“地方政绩”和“GDP主义”气味的“文物挖掘”与“名人故里之争”更是大行其道,愈演愈烈。
因此,在“文物致富”的强大气场下,回顾整个“高陵”的真假之争,无论是“言辞凿凿”的官方考古队还是以“公众代言人”自居的所谓“专家”,均不能摆脱疑似“工具主义”的私利之嫌,公权部门的“草率定论”和“倒曹派”高调宣称“手握铁证”却迟迟不予公布的炒作之举,都吊足了公众的胃口,网络和媒体刻意制造的“眼球效应”更让众多无辜的受众感到莫衷一是,被动地成为“泛新闻主义”和“厚报时代”的最终买单者。
说白了,在这场由“文物部门”“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一手导演的社会闹剧中,不明就里的“公众利益”一直在被“话语权”主导者绑架,文物经济“过热”产生的社会泡沫和投机心理已经开始腐蚀“文物大国”的真正内涵。
对此,有必要呼吁:一直“慎言”的国家文物局不能再只满足于充当“调停者”的第三方角色,而应该积极采取实质性的“彻查”动作,并采取多种调控手段确保文物经济的“软着陆”,还公众一个纯净真实的知情权,也还文物市场一份绿色与健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