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黑白粉墨,山寨“捉放曹”

中国历史上大约没有哪位“君王”如魏武帝曹操这样被后人诟病而毁誉参半、黑白间杂。这么多年来,曹公的艺术形象和历史形象假假真真、莫衷一是。小说紊乱了历史,以此造极。又加京戏舞台上搬演三国故事成折成套,深入市井民心,奸诈多疑的曹瞒愈发入化出神,夸得骂得、捉得放得。

且看当下这场“黑白粉墨”:去年12月,河南文物局在北京宣布“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去年底,安阳西高穴村村南东汉大墓据悉确为“高陵”(曹操墓),墓内一男两女的遗骸中,一具疑为曹操遗骨;今年1月13日揭晓的“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中曹操墓入选;同年6月在发掘现场,又一块断定墓主人为曹操的“铁证”,刻有“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石牌出土。

幸甚!文学是文学,考古是考古。曹操的文治武功在整个三国时代当坐第一把交椅。他以“校尉”之身“起兵讨群凶”,匡复汉朝;由于赏罚分明德威中原,为当时仁臣义士所瞩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汉献帝的名义铲除袁绍以次的大小军阀,化割据为统一;雄才大略,主持政务、指挥军事、知人善任,“周公吐辅,天下归心”。曹操墓的发现可以印证文献高陵、谥号以及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相关史事,其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新的年代标尺。

然而,曹操墓真伪之争从其发掘之日起就一直不绝于耳,学术专家也因此分成“挺曹”与“反曹”两派。河北学者闫沛东更惊曝“出土石牌”在造假工厂170元便能买到;进入考古现场打工的农民曾对闫某侃侃而谈,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亲眼目睹的考古队造假过程;上月28日闫氏却突然声称:“我连苏州‘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都没有参加,更没有在论坛上说我手里有证明曹操墓造假的‘铁证’。我只想在学术上,把我了解的真相和内幕和盘托出。”

云里雾里,孰是孰非?我不是史学的行家,考古亦只一知半解。但我知道学术来不得半点模棱两可,结论岂能或许、假设?一会儿“西高穴墓地确系高陵”,一会儿“业内沸腾、质疑不断。”考古是学术问题!学者不仅需要研究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同时也必须研究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经过分析、比较以及必要的争论,甚至是长时间的考证,在学界形成统一的认知,才能达到一项考古发现的真正确立。茫然,网传曹操高陵展馆已拟于9月开放,门票价格定好60元一张。

没来由,我想起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提取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胚胎干细胞,取得了“开创21世纪生命科学革命技术新篇章”的突出成就,却因造假欺诈锒铛入狱;原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南勇,率领中国男足“冲世成功”,可惜操纵联赛收受钱财犯罪身陷囹圄。曹公作古千余年,由得今人如此“捉放”?

“学术”议题只好让专家们推敲争论。倘若利益先导、经济挂帅,学术生了“铜臭”,没了诚信。岂不落得外人耻笑,斯文将何以堪?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