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回忆录承认经常酗酒说谎 评价呈两极分化

 

    “他长于政治考量,但缺乏政治感觉;善于理性分析,情商则完全为零。”

 

    ——布莱尔在回忆录《旅程》中这样评价布朗。

 

    “我们两个都是善于用自己的方式来支配别人的人。”

 

    ——布莱尔评论已故戴妃。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回忆录《旅程》9月1日上市。他在书中向读者披露自己担任首相的10年,回顾自己任内所做重大决定。布莱尔在书中狠批自己的继任者戈登·布朗,称后者担任首相是“一场灾难”。他同时为自己让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的决定辩护,表示他虽然为战争死难者感到“极度难过”,但“不后悔”作出参战决定。 

    谈布朗

    “布朗逼宫让我借酒浇愁”


    《旅程》的摘选于8月31日公布,其中布莱尔对于布朗的评价和看法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布朗2007年接替布莱尔出任工党党首和英国首相。他在回忆录中详细阐述对继任者的看法,其中不乏“难以相处”、“发狂”等尖锐字眼。

    布莱尔说,布朗缺乏“政治天分”。他形容布朗“长于政治考量,但缺乏政治感觉;善于理性分析,情商则完全为零”。布莱尔曾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议会选举,而在布朗领导下,工党在今年的选举中丢掉已延续13年的执政权。按布莱尔的说法,自己早料到布朗担任首相“将成为一场灾难”,但他当时除“让位”给布朗外没有其他选择。布莱尔还透露,在遭遇布朗支持者“逼宫”时,由于压力过大,自己不得不依靠酒精才能够缓解压力,每天都要“借酒浇愁”。

    谈伊战

    “感到痛苦但不后悔参战”英国人讽其猫哭耗子

    在布莱尔担任首相的10年间,让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可能是最具争议的决定之一。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布莱尔是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可靠盟友。但在英国,不少反战人士批评他的参战决定,甚至工党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布莱尔应为工党输掉今年的选举负责。

    布莱尔在回忆录中谈及伊拉克战争。他在书中写道,他为在伊拉克战争中丧生的人感到“极度难过”,曾为丧生的士兵和平民落泪。布莱尔说,他依然为遗属感到“痛苦”,但他坚持认为,让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铲除“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的决定正确。

    法新社报道,出版商在《旅程》上市前已向布莱尔支付460万英镑(750万美元)版税。布莱尔先前宣布,出版回忆录所获全部收入将捐给英国最大军方慈善机构,帮助受伤士兵。对此,一位儿子在伊拉克战场上阵亡的父亲雷格·凯斯称,布莱尔只是猫哭耗子假慈悲,他真正悲痛的只是那场战争毁了他的政治声望。

(责任编辑:单晓冰)

    谈戴妃

    “她不但固执而且情绪化”


    布莱尔在回忆录中表示,已故的戴安娜王妃和他一样都属于善于“支配别人的人”,这种人善于抓住别人的情绪,并且会本能地加以利用。布莱尔称,戴安娜王妃是一个脚踏实地、充满魅力而且非常聪明的人,但她同时也比较固执而且还过于情绪化。

    布莱尔透露说,戴安娜王妃去世后,他对于英国王室缺乏及时的反应感到不安。由于英国民众对于戴安娜的离世普遍流露出悲伤的情绪,布莱尔担心王室的冷淡态度将会激起民众的反感和愤怒,他曾极力劝说英国王室做出哀悼姿态,以避免引起国民反感进而危及英国的君主政体。他还透露,威廉王子当时对于母亲的离世感到愤怒,他受到了“世袭传统牢笼”的重压。 

    回忆录评价两极分化

    观察家:“国际布”与丘吉尔齐名


    布莱尔现年57岁。1997年,时年44岁的布莱尔带领工党以绝对优势在议会选举中胜出,成为20世纪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刚开始,他是所有人的朋友,”布莱尔传记作者安东尼·塞尔登说,“(任期)结束时,他在英国几乎没有朋友。”塞尔登说,政坛人士出回忆录多为自我包装,没有多少真正历史价值,但布莱尔属于少数富有魅力的政治家之一。“英国历任首相中鲜有国际性人物,”他说,“我们有丘吉尔,我们有撒切尔夫人,我们还有布莱尔。”

    英国民众:“这是个唯利是图的阴险男人”

    英国图书经销商乔纳森·鲁平说,回忆录能否持续热销取决于它的坦率程度。布莱尔在书中“坦率”地承认了自己任期内经常说谎、酗酒,却仍然无法博得英国民众的认同。英国网民在各大英国新闻网站的留言显示,布莱尔在他们眼里是一个唯利是图、阴险的政治家。

    布莱尔在回忆录中声称,担任首相时经常会为达目的不得不说谎,还说他从前南非总统尼尔森·曼德拉身上学到必要的政治说谎技巧,曼德拉曾说在艰难的谈判过程中应该“操控情势以达到更高目标”。“这些操控手段在北爱尔兰和平进程谈判中非常重要。”

    布莱尔卸任后在全球进行天价演讲、买豪宅、利用政治影响力赚大钱的新闻经常登上英国媒体头条,媒体评论,他与其说是在赚钱不如说是抢钱。据悉,布莱尔预料回忆录在英国不好卖,把宣传重点锁定美国市场。(真水)

    来自英国卡迪夫市的网友Anti-Blairite说:

    “这是个阴险的男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把大把钞票拽进自己兜里。他的社会政策让数百万人成为福利系统的蛀虫,通过自己努力改善生活的人却越来越少。”

    英格兰网友A Little Balance则说:

    “‘发狂的布朗让我借酒浇愁’?你和好兄弟布朗也让许多人借酒浇愁!布朗很快也会出来兜售他的故事,但至少他没有像你一样赚取不义之财。”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