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将军邓愈墓园成农民工宿舍(组图)
| |
| |
昨天上午9点30分,读者李先生拨打本报96096新闻热线反映:雨花台区雨花南路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邓愈墓,最近住进了一群农民工。“他们就在陵园东侧的石刻长廊内烧火做饭,这样做对文物肯定会造成破坏。有关单位不应该管管吗?”
现场:陵园就像民工宿舍
记者昨天上午10点探访了邓愈墓。只见墓地的外围已围上一层厚厚的栅栏,像是正在施工。门口临时搭建的管理室已空无一人,墙上贴着一纸公告,说是因为年久失修,墓地的山地发生滑坡。为保证安全,需要将墓地关闭修缮,时间为两个月。公告的落款日期是2010年7月25日,署名为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赛虹桥办事处。
顺着台阶往上走,有3个工人模样的师傅坐在台阶上。往右一拐,是一个长约20米的石刻长廊,里面摆满了床,还有各种生活用品,柱子上拉着绳子,晾着几件衣服,栏杆上摆着灶具,有电磁炉,也有煤气罐。地面上乱七八糟散放着不少电线以及插电板。木质结构的柱子以及栏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再往前走,一个挂着“懿行再世”横匾的亭子完全成为一个大卧室,几个人搭起一个台子正在打麻将,外侧的木质对联也只剩下右半边,左半边不知去向。
住在这里的一位民工王师傅称,他们是来负责邓愈墓的修缮工作的,在这里住了十天左右了,一行一共50多人,都是来自重庆。他们的老板暂时安排他们住在这里。记者又问了几位住在园内的民工,有的说是住了三四天,有的说是住了五六天,还有的说是住了十来天。另一位民工姜师傅告诉记者:“因为山体出现了滑坡,所以要整体维修一下。我们的工作就是沿着整个陵墓的山脚,修建一堵混凝土结构的围墙,以保护陵墓,以及周围的居民。本来就要开工了,可是前几天电缆和一些机械被偷走了,所以现在还在等老板拿东西回来。”
居民:万一烧了,可就全没了
对于陵墓维修,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记者采访了几个在公园健身的市民。市民曾阿姨疑惑地说:“邓愈墓是一个受保护的文物单位,怎么能让人住在里面呢?而且在亭子里生火做饭挥发出来的油烟肯定会污染古迹的墙壁和石刻啊。你看这些长廊都是木质结构,那些床垫啊、衣服啊之类的生活用品都是易燃的东西,万一烧起来,那损失就大了。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毁了可就没了。”
旁边另外一位锻炼的王大爷说:“他们在这里住都有个把月了,也不知道要住到什么时候。文物已经有了损坏了,比如说那个对联就不知道哪里去了。还有就是街道说是要用两个月的时间来维修,可是这一个月都过去了,都还没见动工,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
文物局:不住里面住哪里呢
随后,记者联系了南京市文物局,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姜先生询问了雨花台区文化局之后告诉记者:“的确是因为近期大雨,加上邓愈墓年久失修,山体出现了滑坡的迹象,所以要加固予以保护。”记者询问施工人员是否只能住在陵园内,姜先生反问:“他们在那里施工,不住在那里,住哪里呢?”至于安全问题,姜先生表示:“雨花台区相关部门已经派了安全员在那里监督施工,在安全方面也加强了防范,确保不出现安全问题。”
实习生 季宇轩
本报记者 肖雷
(报料人:李先生)
■链接
邓愈墓列入“世遗”
邓愈,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安徽宿县人。邓愈少年时便随父兄抗击元兵,后来投奔朱元璋,乃是常胜将军。邓愈墓神道石刻保存的较好,现在这里以邓愈墓为主中心建成了邓府山公园。2003年7月,邓愈墓作为明孝陵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2006年5月,邓愈墓作为明孝陵明功臣墓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