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细菌部队" 日军在北平残害抗日军民的遗迹

    日本侵略军731部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家喻户晓。但是您知道吗,日军占领北平期间,在北平城内也建起了一支细菌部队,而且现在北京还有这支部队留下的遗迹。有关北平这支细菌部队的踪迹,我也是在无意中查找到的。有一次我在百度上搜索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百度搜索出的结果中出现了大量日军北支(甲)第1855部队的信息,这引起了我的好奇,随着我调查的深入,一支堪称北京的日军“731部队”的踪迹浮现出来。

    ■天坛神乐署日军北支(甲)第1855部队本部

    天坛神乐署是明清两朝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在北平沦陷期间这里成为日军北支(甲)第1855部队的本部。我来到天坛神乐署,去寻找当年的那些遗迹。神乐署原为天坛五大建筑之一,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因此如果要去神乐署,从天坛西门走是最近的一条路。神乐署本身是皇家祭祀时表演神乐的机关,怎么会和细菌战扯上关系?这还要从民国说起,神乐署进入民国后,被民国政府改划为林艺试验场,此后,又在这里建立传染病医院、中央防疫处、生物制作所等机构。

    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后,迅速在天坛公园西门南侧神乐署,借助民国政府的设备,筹建其在华的第二个细菌战基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在“卫生防疫”的招牌掩护下进行细菌武器的研究试验和生产。1939年“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改名为“华北北支(甲)第1855部队”,部队长西村英二大佐,这支部队又称西村部队。西村部队是日军在北平、南京、广州和新加坡组建的四支新的细菌部队之一。此后,731细菌部队的骨干都到了1855部队,731部队的部队长石井四郎也来到1855部队,担任技术指导。但是,日本投降时,这支部队的名字从日本华北派遣军的名册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对于这支部队知道的人很少。

    1855部队本部和第二课就设在天坛神乐署一带,其范围包括了神乐署、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及部分居民区等。日军在这里修建了大批建筑,其中包括7栋病房、100多间工作室、70多间小动物室和储存各种剧毒菌种的192平方米的地下冷库。据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回忆,1855部队的营地总是戒备森严,门口彻夜有站岗巡逻的士兵和警犬。营地的某些地方常年散发着血腥臭味,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下雨时天坛医院的北侧还能闻到。现在神乐署已经成为古音乐馆,院墙内立有1855部队遗址碑,墙上有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

    ■东单三条的协和医学院沦为侵华日军魔鬼部队的卫生检疫科

    1941年,1855部队的第一分遣队(后改称第一课)强占了协和医学院,第二分遣队(后改称第三课)强占了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使得协和医学院和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也沦为侵华日军进行细菌武器研制、人体实验与解剖的场所。

    协和医学院在东单三条,这是一所设备齐全的医科大学,1855部队的第一分遣队强占了协和医学院后,这里就成为这支魔鬼部队的卫生检疫科,实际上是研究细菌战剂的专门机构。

    ■文津街3号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成为日军细菌实验室(进行活体试验)

    文津街3号是中国著名的研究机构——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所在地。1855部队第三课强行迁入这里,将这所研究机构变成了一处“魔窟”,那是1941年,日军在这里进行了骇人听闻的细菌活体实验。

    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是一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楼房,日军迁入后将这里扩建为细菌武器研究所,主要生产、撒布跳蚤、鼠疫等细菌。地下室就是细菌培养室、动物室、苍蝇培养室、疟疾研究所。第三课在研制细菌武器的过程中,采用了活人做细菌武器试验的罪恶方法。现在,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已经拆除了,在它的原址建起了某部营房。

    结束了寻访,我回到家中,报纸新闻登出,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今年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战争带给世界人民的是无尽的痛苦,我在心中祈祷,希望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