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寓太虚”张火炎油画作品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办单位:北京红子兰艺术中心

策展人:刘北光

展览时间:2010年9月21日至2010年10月7日

酒会时间:2010年9月25日下午3:00(15:00)

营业时间:9:30-18:30(周二至周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22院街艺术区6号楼39号

电话:010-58074922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的当代艺术逐步成熟,伴随而来的是艺术的滥觞和新意识形态的集中展现。学院派艺术开始从主流艺术转换为边缘艺术,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架上绘画,其它艺术形式也纷沓而至。

此时,张火炎先生正执教于国立东京艺术大学,他的艺术理念并没有受到艺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他依旧潜心作画,探寻艺术的真谛,对“商业媚俗”的语调不屑一顾。

张火炎生于上海的一个艺术世家,早年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喜爱绘画,大学时求学于中央工艺术美学院,而后到日本继续深造,师事大薮雅孝先生,博士毕业留校执教,后返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张火炎丰富的艺术经历,使他在年轻之时便有深厚的绘画基底,海外留学,另他视野开阔,艺术观念得以创新丰富,表现技法也可谓娴熟概括。

他的艺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双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读出动静相宜的生活情趣,静谧的画面,温和细腻的人体,在传统的写实主义风格中,张火炎极力的把它们表现的更加唯美。画树则有青翠欲滴直入云霄之姿,画荷则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态,河水清清,房屋依旧,仿佛一切都如此朴素真实,存有艺术的气质。静谧温和的画面如同一首散文诗,在情深意切之处,尽情诉说田园风光的清新别致和寺院建筑的美轮美奂。他的作品带我们走进一个新的艺术状态之中,画面充满了中国的元素,风格趋向日本印象,西画特有的表现技巧使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表达了异文化所带来的创新观念。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