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不是挖宝
“考古不是挖宝”。这是中国考古界“泰山北斗”夏鼐先生生前一直强调的职业准则。“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考古人员不收藏文物”。这也是长期担任“显赫要职”的夏鼐院长给后辈留下的职业操守典范。
这位中国考古事业的领导者、奠基者,集英国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海归”、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考古所所长、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北大教授于一身,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经手挖掘过无数国宝级文物:万历皇帝的金丝皇冠,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彩绘帛画等等。但是,他个人却对“稀世珍宝”没有收藏兴趣。上世纪80年代,有记者到他家中采访,却没有看到一件古物,连一枚古币,一件古瓷,一只古鼎之类的小摆设也没有。
之所以要这样回忆这位以故的考古学家的高风亮节,是因为玷污考古这项神圣的科学事业的行为时有发生。君不见,掘坟盗墓肆意横行,文物制假贩假猖狂于世,考古被捆绑在地方利益之中,科学考古变成了探宝、淘宝,昔日劫掠敦煌、吐鲁番、尼雅等地珍贵文物的外国盗宝者们的幽灵,又在这片土地上游荡。
假如,我们的科学考古本身就经不起科学、历史的检验;假如,我们的考古人员本身就经不起金钱、权力的诱惑;假如,我们的各级政府没有对考古这门科学有认真严肃理性的认知;假如,我们的民众总是以探宝、藏宝、发财的眼光去打量考古、炒作考古。那么,这门社学科学就不会有新的进步和发展,充其量是一种披着合法外衣的新的挖宝行为。
1955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提出发掘明长陵,首先前去劝阻的就是夏鼐先生。他说:“便是挖出东西来,能解决多少历史问题呢?”我们现在去挖这个挖那个,到底能解决多少历史问题呢?夏鼐先生的问题,谁能回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