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假如“曹操墓”又是骗局一场

  河南安阳声称发现“曹操墓”之后,各种质疑便纷至沓来。8月21日,苏州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与会的23位学者对安阳曹操高陵提出质疑,声称“在高陵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学者闫沛东日前更是声称所谓“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只需要170元就可以订制。“曹操墓”真伪之争早已超出考古层面,假如“造假”一说被坐实,“曹操墓”就是一只新的“周老虎”。


  假如“曹操墓”最终被证明是一场骗局,当地政府、文物和考古机构、参与所谓“鉴定”的专家,一干人等将颜面全无——一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科学考古”活动,居然是“权、钱、学”三方为开发旅游资源而联手炮制的一场闹剧,那可真无耻至无以复加了。如果地下有知,平生算计他人无数的曹操恐怕也得对后人的算计自愧弗如了。


  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即便“曹操墓”系造假而来,但真相仍将被谎言继续掩埋。既然为了GDP可以凭空“挖”出曹操,那么,为了圆谎,还有什么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花招使不出来呢?“权力”出巡,抬轿的往往就是“学术”和“金钱”。“专家鉴定”鸣锣,推土机开道,如此“开发”历史文化,为钱者盆满钵满,为官者加冠进爵,这一整套“程序”,我们已经看了太多。


  在“曹操墓”真假尚未水落石出之际,当地政府就对外宣布,“曹操墓”将在9月底开放,门票拟定为60元。面对各界的强烈质疑,有关官员又扬言“质疑不影响认定”。收钱如此猴急,对别人的批评又如此淡定,活脱脱一副“厚黑”脸像。透过这副脸像,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地方拼命争夺古人资源,甚至连“西门庆故里”也不放过,但另一方面,有的开发商有恃无恐地大肆破坏各种历史建筑和人文资源——殊途同归,说到底不外乎一个“钱”字。


  我们经历了太多造假。从贩夫走卒造假到官员教授造假,从个人造假到集体造假,从企业造假到权力造假,社会诚信早已千疮百孔。破易立难,一只“周老虎”就折腾了两年之久,安阳“曹操墓”真相又何时才能揭晓?历史不容造假,考古学不容造假。假如安阳“曹操墓”最终被证明是骗局一场,涉嫌欺诈公众的“主谋”和“帮凶”又该当何罪、该负何责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只能继续“假如”下去。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