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曹操墓的书画鉴定专家反被郑州80岁老翁质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质疑“曹操墓造假”的新一轮风波中,有人认为“魏武王”石牌和《鲁潜墓志》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写为“山”,没有这种写法,“武”字有可能为同一个人造假所为。事实真是如此吗?8月26日,80岁的郑州老人刘范天告诉记者说:这种说法不值一驳,大家最常见的《隶书字典》中收录的十种“武”字就有两个是带“山”的,其中包括非常有名的《曹全碑》。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三国文化论坛上,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路平表示,1998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鲁潜墓志》中标明了鲁潜墓距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在曹操墓中发掘出土的含有“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写为“山”,专家们遍查几十种篆隶,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有可能为同一个人造假所为。


  刘范天老先生说:清朝康熙年间,长洲人顾霭吉(南原)用了30年的时间编了一本《隶辨》,上世纪80年代由北京中国书店出版,书名《隶书字典》,此书1982年3月出第一版,到1995年6月已经第五次印刷。在该书上册第三卷368、369页上,载有隶书“武”字写法的十种样式,其中有两种是把“止”部写为“山”的(上图)。一个“武”字在景北海碑阴,碑文为“暹字武平”。一个在大家非常熟知的曹全碑中,碑文为“武王秉乾之威”。如果说曹全碑中“山”字还不标准,景北海碑的“山”字非常明显。这不是多么高深的书法文字知识,很多初学隶书的人都知道。


  刘范天老先生告诉记者,顾南原不是书法家,他为了正确解读汉人所传经书,而收集汉碑隶书资料,下了30年的工夫。景北海碑成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现存于山东济宁市。曹全碑成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现存于西安碑林。这两通碑都早于曹操去世的公元220年。用“武”字的这种写法来证明魏武王石牌及《鲁潜墓志》造假是很难成立的。


  对于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路平的质疑,刘范天老先生说:我上大学时学的是工业经济,后来长期从事煤炭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退休以后虽然也练练书法,但基本是一个书法“门外汉”。清朝的长洲就是今天的江苏吴县,李路平作为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难道就没看过吴县的顾南原的《隶书字典》吗?连我这样一个“门外汉”都知道的“武”字的写法,专家们遍查几十种篆隶都没有发现,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这么复杂。


  对历代隶书研究精深的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周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书法家为了避免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相同的字,经常会对重复的字进行变化,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汉隶中也有很多。我看过《鲁潜墓志》的照片,书法的神采、气息就是东汉到魏晋时期的,现代人包括明清的人都没有能耐造这个假,后代人写隶书肯定会带有时代的味道。看神采、气息就知道不是现在造假的,用不着纠缠于字的偏旁部首等不同的写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