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首次集中展示明永乐宣德文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史以来首次将明代永乐宣德文物进行集中展示的“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将于9月开幕。据悉,台北故宫院长周功鑫将会出席开幕式。


  将于午门展厅开展的“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9月26日开幕,展期3个月,共推出150余件(套)文物,分为8个部分,依次为:书画篇、玉器篇、金器篇、瓷器篇、漆器篇、佛教造像篇、珐琅器篇、宣德炉篇。所选文物涵盖了故宫博物院现藏永宣时期文物中的绝大部分精品,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77件,一、二级文物的数量占展品总数的85%,这是故宫博物院有史以来首次将明代永宣时期文物予以集中展示。为使展出文物的品类更为丰富、全面,故宫博物院特从西藏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借用相关文物12件(套)。即将展出的故宫藏永宣时期代表文物有:青花阿拉伯花纹绶带耳葫芦扁壶、剔红孔雀牡丹纹圆盘、铜冲耳乳足炉等,体现出“永宣时期”艺术创作的非凡成就。其中,装饰简洁明快的瓷器、刻工圆润娴熟的雕漆、造型雍容典雅的佛教造像,以及婉丽飘逸的台阁体书法、笔墨工谨的“院体”绘画等,尤为世人称道。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宫廷及上层社会的审美意识,凝聚了艺术家和匠师们的聪明才智,并对后来中国工艺美术和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所谓“永、宣”,乃是明代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代帝王统治时期的略称,在中国数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史上曾博得后人的高度评价。史学界一直以为,历时仅33年的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1403~1435)虽是短暂一瞬,却是明政权在政治、军事统治的鼎盛时期。尽管当时的中国小规模的战争不断,但是中原农耕儒家文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西北伊斯兰商业文明和雪域藏传佛教文明的相互融合和影响,使得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初显雏形,并且为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面形成打下了基础,因而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最大的宝库。长期以来,清宫主题成为院内展览的特色。今年是紫禁城落成590周年和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院庆期间又恰逢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召开,因而该展作为院庆活动的献礼展览之一,具有特殊的意义。


  为配合此次展览,故宫博物院将出版相关的大型展览图录。故宫副院长李文儒此前曾透露,台北故宫院长周功鑫已确定出席“明永乐宣德特展”,两岸故宫还将于11月在京举办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去年双方已在台北首度合办了以雍正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