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更严格更科学地重估“准世界遗产”名单

中国将用更严格、更科学的标准评估现有的世界遗产申报预备地。据悉,现有预备清单上的100多个项目,至少有一半将从未来中国5至10年的申报预备中消失。

新的预备名单将参照现有的世界遗产的价值标准,建立严格的考察、咨询、评估、审议制度,形成一个透明而制度化的程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祥说,此举旨在引导各级政府把申报世界遗产的立足点和积极性放在保护遗产本身上,借此改变一些地方政府“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

据悉,这些措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与之配套的中国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也正在酝酿中。这个专家咨询机构,将邀请一些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这个机构将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将来申请加入预备清单的项目必须通过这个委员会的审查。

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在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以前中国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是逐年形成的,我们对世界遗产的有些理解还不够准确。因此,现在中国应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管理体系,专门的法规,重新审定现有的预备清单。

郭旃说,我们将重新研讨自己对世界遗产价值标准观念的准确度,比如有些文物虽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因为曾经被移动过位置,因此不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还有一些保护管理水平令人不满意,保护范围没有严格划定,没有严格的保护管理法规,没有特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项目,也有可能被从清单上剔除。

郭旃说,新的清单将考虑未来5到10年的申报工作而制定,名额最多不会超过50个。这个名单可以说就是中国的“准世界遗产”,一旦进入这个名单,就可以说明该申报地具备了一定的荣誉、管理水平及相应的责任。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有30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国人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意识增强,以及由于世界遗产称号能给所在地带来荣誉和显著的旅游、经济效应,一些地方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情升温不断。目前,中国的申遗预备清单上已有100多个地方。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