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中国是世界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

  中新社鄂尔多斯8月25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博士25日在此间表示,世界上共有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国是其中之一。


  “鄂尔多斯青铜器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北方草原通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当天在鄂尔多斯举行,赵志军在会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世界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包括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南美洲农业起源中心区和非洲农业起源中心区。


  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豆类等,驯化出山羊、绵羊、牛;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包括水稻、谷子和糜子两种小米、大豆、荞麦等,驯化出家猪、鸡、狗;中南美洲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有玉米、花生、马铃薯、红薯、棉花、南瓜、西葫芦、辣椒及多种豆类,驯化出驼羊、荷兰猪;非洲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有高粱、两种非洲小米,驯化出毛驴。


  赵志军称,根据现有考古资料,农作物由中国传往欧洲(西传)比由西方传往中国(东传)要早很多,甚至早几千年,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起源于中国的糜子,距今7000至8000年即传入欧洲。糜子具有生长期短(60天即可成熟)、与稻谷一样适应于处女地生长这两个特点,导致其最容易被不断迁徙的人群使用,并在欧亚大草原上不断被迁徙人群所接受,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


  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则是在大约距今4500年前传入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传播途径可能包括3条路线:主体为北线的欧亚草原大通道,中线为河西走廊绿洲通道,南线是沿着南亚和东南亚海岸线的古代海路。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公共考古中心副主任刘国祥说,糜子早在距今7600年前就被中国内蒙古地区兴隆洼的先民们培植出来,现在蒙古族常吃的“炒米”就是糜子。通过欧亚大草原通道上的民族迁徙,糜子由起源地中国传入欧洲,这一结果已被英国剑桥大学知名植物考古学家马丁·琼斯教授的研究所证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