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化的幽默小说 奇书《何典》毛泽东爱读(图)
中国工商出版社“内部发行”版(1981)
有学问的人遇到自己未曾见过的字句,往往爱诘问:“语出何典?”
殊不知,还真有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口语化的幽默小说名为《何典》。
《何典》全书采用吴方言写成,原生态的俚语村言活泼俏皮。书中借鬼说事,故事的主角,无一属于人类,他们说鬼话,干鬼事,吃鬼饭,看鬼戏,怀鬼胎,做鬼官,无不栩栩如生。一反旧小说的所谓“文人气”,无章无典,无规无矩。
《何典》在颠覆经典的同时,自身也成为经典。据考证,作者张南庄,书法欧阳,诗宗范陆,著作等身。咸丰初年太平军占上海时,他的著作尽付一炬,独《何典》一本幸存,为后世留下来了一抹书香。
毛泽东就非常喜欢《何典》一书。
(责任编辑:单晓冰)
延安时期,他曾两次寄书给在苏联求学的毛岸英和毛岸青。1939年,他托林伯渠买了一批书寄去,但中途丢失了。1941年1月,他写信说:“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细心的毛泽东随信附上一张书单,并注明了册数。这张书单共列20多种书,大都是大家熟悉的。但有两本书比较冷僻:一本就是本文所说的《何典》;另一本是《子不语》,清朝乾隆年间大才子袁枚的笔记小说。从这份书单上就可看出毛泽东对《何典》的看重。
毛泽东在不少场合化用或引用过《何典》的言辞。这在“林彪事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林彪出逃时,周恩来曾请示毛泽东是否要拦截林彪的飞机,毛泽东镇定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娘要嫁人”,便可从《何典》中找到出处。
毛泽东不仅化用和引用过《何典》中的言辞,而且还在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上受到《何典》潜移默化的影响。
《何典》一书对死读书和读死书者多有讽刺。活鬼的儿子活死人,很会读书,但竟沦落为乞丐。一日碰到一个老道士称他有大力子、辟谷丸,还有益智仁。活死人吃了他送的辟谷丸和大力子,顿觉精神百倍。只是对益智仁瞧不上眼,自诩:“已有过目不忘的资质,博古通今的学问,还要益他什么?”老道士大笑道:“你只晓得读了几句死书,会咬文嚼字,弄弄笔头……写些纸上空言,就道是绝世聪明了。若讲究实际功夫,只怕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倒算做弃物了。”活死人见他说得有理,只得乖乖地吃了。
熟读《何典》的毛泽东很欣赏老道士的观点。他在延安时期的著作,特别强调“讲究实际功夫”,念念不忘告诫知识分子要深入到生活和实际中去。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便说过:“许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地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他反复强调知识分子绝对不能停留在书本的字句上。
他在延安整风所列“党八股”的其中一条,便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表现为文章或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或者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鉴于此,他强调宣传和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因为“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
民间的语言有如天籁自鸣,自抒胸臆,又似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大俗便是大雅,张南庄深谙文章之道,所以对民间的语言精研深钻发而为文。
“俗为雅用”加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构成了毛泽东完整的文化观。在毛泽东看来,《何典》正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典范,是“俗为雅用”最成功的例子。他对《何典》语言的化用和引用,实际上表达了对这种审美取向的认同与欣赏。
■链接
名人与《何典》
《何典》原署“缠夹二先生评,过路人编定”。1926年,刘复教授考订其作者为张南庄,评者为陈得仁。《何典》戏仿《史记》体例,每回终了,由“缠夹二先生”作评语,画龙点睛。“缠夹二”为吴方言词语,指说话啰嗦、表达不清、喜欢纠缠、乱生枝节的人。
《何典》是一本很“另类”的书,流传不广。鲁迅写小说史要买这本书,始终没有找到。刘半农运气好,竟在厂甸旧书摊上无意中得之,迅即加以校勘标点,又略加注释,并请鲁迅作了序,交北新书局出版(1926年6月),一时颇为畅销,到1930年4月已出到第四版。
上世纪20年代,大学拖欠工资日趋严重,教授愈教愈瘦,刘半农欲借出版《何典》以自救。他放下教授架子来做这本书,大有文化产业的眼光 。刘半农且做狂语:“凭你是天皇老子乌龟虱,作者只一例的看做了什么都不值的鬼东西。”因而引发一场口水战,被陈源教授攻击为“大学教授而竟堕落于斯”。
上世纪初,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嬉笑怒骂的文章名重一时,他自称做文章的范本就出自《何典》。“放屁,放屁,真正是岂有此理!”吴稚晖在读到《何典》开头的这句话后,大彻大悟,于是力主文风口语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