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文物证据是自残历史
我们乐见遗址重见天日:倾听文化故事,感受历史风烟,凝聚民族精神,裨益颇多。却也怕遗址再经风雨:各种“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毁掉的可能是从未断绝的文明灵魂、文化根基、文史证据。甚至,我们也耻见遗址抛头露面:如果历史的瑰宝要承受商业的白眼,那么我们也必将承受后世投来的白眼。
文物保护是烫手山芋吗?很难说。比如曹操墓,无疑就是抢手的香饽饽。相比之下,安徽六安诸侯王汉墓就有些冷馒头之感,虽然同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但仍不免“烂尾”命运:博物馆成画饼,文物惨遭泥浸。
同样是有极高考古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墓地,为什么待遇会有如此差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业价值不同,身后命运也各异。
曹操墓得以高调挖掘、高调保护,缘于能高调开发。白脸曹操,是三国纷争的中心人物。奸雄形象,因《三国演义》而传,经历各代不断演绎;而“七十二疑冢”等传说,又为其墓葬增添卖点。无怪有学者声称,曹操墓每年能带来4.2亿元经济效益。
相比之下,六安王墓就少了很多话题。“黄肠题凑”能彰显墓主尊贵身份,各种漆木器、铜器、玉器同样精美绝伦,但这位六安诸侯王刘庆,既没被写入喜闻乐见的小说、传记,也没有留下口口相传的故事、传说,在“遍地英雄下夕阳”的汉代,多少有点落寞。
正因为如此,六安王墓成了烫手山芋。高铁项目建设曾为保护区文物让道,时隔三年多,耗费4000万元绕道的高铁早已通车,而寄托各界厚望的六安王墓原址保护却停滞不前,令人揪心。这在当地政府对墓葬的暧昧态度中或可窥见缘由。当地六安王墓“一馆三园一中心”的宏伟开发蓝图中,生态园、学术交流研究中心,尚能理解,游乐园却实在难以想象。因为这种以开发,或说是以商业价值为前提的规划,才使得投资预算巨大,最终造成烂尾,不仅没有开发利用,甚至连保护也没做到——或许,当地应该投拍一部名为《六安王传奇》的大片。
文物留与弃、遗址存与废,真的只应由赢利能力而定吗?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真的只与商业价值成正比吗?给出肯定回答者,一定短视。
以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为例,除了曹操墓,其他各种史前遗址、窑址、造纸作坊遗址等,恐怕难以吸引普通游客。如果以商业价值、旅游价值论存毁,历年的十大考古发现或将仅余一
二。
这些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承载着中华数千年文化的基因和密码,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价值之源,也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认同之源。有些或许只能在厚土高天中空对落日残阳,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价值,绝非商业或者利润所能相比。
中华数千年历史,还有更多的遗迹留存在地底下。在“大建设、大跨越”的今天,我们乐见遗址重见天日:倾听文化故事,感受历史风烟,凝聚民族精神,裨益颇多。却也怕遗址再经风雨:各种“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毁掉的可能是从未断绝的文明灵魂、文化根基、文史证据。甚至,我们也耻见遗址抛头露面:如果历史的瑰宝要承受商业的白眼,那么我们也必将承受后世投来的白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