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村庄发现明朝“永乐通宝”等中国物品

  今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水下考古队,将远赴非洲的肯尼亚,寻找当地“传说”中的“郑和沉船”。日前,先期奔赴肯尼亚的中国陆上考古队传来好消息:在当地的一个村庄,考古队发现了包括明朝“永乐通宝”在内的中国物品。

  这项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合作的中肯拉穆群岛考古项目,在今年7月正式启动。这一项目主要目的是证实肯尼亚一些村民自称“中国人后裔”的真实性及打捞600年前的郑和船队的沉船。

  以北大考古学教授秦大树为首的田野考古人员,在7月底奔赴肯尼亚,开始寻找当地遗留的中国文物。经过近一个月的探寻,考古队已经发现了包括明朝“永乐通宝”在内的中国文物。

  本次考古陆上项目的挖掘地点选在了肯尼亚马林迪市附近的曼布鲁伊村一个遗址,考古学家们目前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是明朝“永乐通宝”钱币和明初御用的龙泉窑瓷器。秦教授表示,他自己曾多方了解过明初烧制官用瓷器的地点,以及这类明初贡御瓷器的特点,而他们现在在肯尼亚发现了此种瓷器,这有可能和郑和有关,因为郑和作为官方代表,他可能带去了官用瓷器作为赏赐品或者馈赠品。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铸造的年号钱币,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时就携带了大量的“永乐通宝”钱币。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是中国在数百年前与非洲有过贸易交易的有力证据。

  秦大树称,之所以选择这段时期是因为现在是肯尼亚的冬季和旱季,雨量少,这是考古发掘的最佳时期。

  至于当地村民自称中国人后裔的可信度,秦教授说,当地自称是中国后裔的有20多家,非洲的历史主要靠口口相传得以保留,所以这些人的话有一定的可信度。

  本报记者 叶涵

  

(责任编辑:李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