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授:赵本山节目不美却真 他的时代会结束
| |
不让老赵再上春晚,估计全国观众不答应 |
最近,著名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式“册封”小沈阳为“最低俗的中国人”。其实,小沈阳并非最杰出的低俗文化代表;体制外生存的郭德刚,一直和“正宗”相声队伍叫板;芙蓉姐姐以“S”曲线走红高校网络;最近“凤姐”非北大清华经济学硕士毕业不嫁的雷人征婚,一件一件被看作“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大行其道,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
赵本山的节目,虽然说不上善,更远远说不上美,但他的节目却透着真
文化就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尤其是文娱节目,更是直接服务于观众。无论高雅还是低俗,都要接受观众的检验。节目好不好,爱看不爱看,受众说了算。不信你就封杀赵本山,不让他再上春晚,估计全国观众不答应,央视也不会答应。在文化多元化时代,人们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仅以高雅还是低俗划分高下,甚至作为文化准入证,可能过于简单而且于事无补。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会流行什么样的节目。进一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观众,低俗文化也有其流行的土壤和原因。赵本山的节目,虽然说不上善,更远远说不上美,但他的节目却透着真,是当今中国社会心理真实的反映。
而我们从国家级到县级的文化演出单位,许多滑落到寻求生存出路的境地,表演市场越来越萎缩,除了大门口的牌子,快叫人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了。游击队打败了正规军,表现出来的是体制的困境,如何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才是一件根本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正宗”的文化作品文过饰非,连正视社会现实的勇气都没有,实在不能以低俗来责怪观众不买账。毕竟“假、大、空”和“高、大、全”式的东西,已经让中国人倒了很久的味口。
“三俗”被文化市场抛弃之日,一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兴旺之时
中国人富了,但富了过后怎么办?吃饱穿暖过后,新的社会需求自然会产生,新的欲望要升华,人们不仅需要真,还需要善,更需要美。我们的文化工作者,是否能够给大家提供文化的盛宴呢?
人的文化需求因为年龄、性别、民族、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但一定是随着物质文化水平提高而变化的,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民族,首先是要饱肚子,然后是看重装袋子,最后才会重视满脑子。从文艺需求层次上说,先求真,再求善,最后才能求美。
我们的社会,基本完成了饱肚子阶段,目前热心的是装袋子,用一句常用语就是脱贫致富奔小康阶段。我们刚开始重视满脑子,对群众的文化需求的提高还不能操之过急。就拿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来说,首先它迎合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剩男”、“剩女”现象;其次是现在人们活得太累,精神太紧张,需要放松自己,也希望通过廉价的笑声解乏。
市场是通过自由竞争来自由选择,只要我们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观众是有理性的受众,也尊重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特征和规律,让市场和观众自己去选择、去淘汰,我相信低俗仍会存在,但高雅也不会缺少生存空间。以电视剧和电影为例,近些年,市场化的主流是高雅越来越多、主旋律越来越响。《唐山大地震》电影的成功,靠的不是地震的惨烈,而是中国人重新拾起的亲情。笔者一直坚信,赵本山时代一定会结束,当“三俗”被文化市场抛弃之日,一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兴旺之时,那时的中国文化艺术,才算真正走上了真、善、美齐备的正途。
政府和国家文化单位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市场选择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初期,“钱”会迷人双眼,文化市场泥沙俱下甚至会乌烟瘴气。但文化前进的过程是可以调节的,文化市场除了看不见的手,还必须有看得见的手,政府和国家文化单位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中国发展了,但坏事就像影子一样紧随好事,有时影子比原型还大,这取决于从哪个角度去照射。衣食足未必知礼节,反而是物质占有越多,精神的沙漠越扩大,我们活得越来越不安心,找不到幸福在哪里了。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吧,楼盖得越高,窗户上的铁栏杆越密集;房子越豪华漂亮,围墙和大门防备越严;客厅越来越大,客人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拥挤,人心却越来越远。
文化工作者影响着社会的风尚,文艺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精神。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从人类发展的高度和全球化的视野,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和解读,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其次,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牢牢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第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发展规律,不动摇、不松懈、不折腾。只要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信心,对伟大祖国有忠心,对人民群众有爱心,对文化进程有耐心,对文化产品有责任心,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仅主流文化会发扬光大,还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