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名专家质疑曹操墓发掘有人造假
■“我们不是质疑,是打假。我们有证据证明,曹操墓的发现、评选,他们造假了。”
■“《鲁潜墓志》的造假者犯了常识性错误。”
■“对曹操的称呼只能是武王,而不是魏武王。”
8月21日,由民间组织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举行,矛头直指曹操墓是多方面造假的产物。
曹操墓是真是假?是否涉嫌造假?学术界无法统一意见。而“挺曹派”和“倒曹派”之间的角力将带来新一轮的质疑。
8月21日,苏州,室外气温37℃,没有风,走几步就汗流浃背。在市区一新建别墅的会所,“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正在举行。虽然有空调,但与会者的激动情绪依然让人感觉到“热气腾腾”。“我们不是质疑,是打假。我们有证据证明,曹操墓的发现、评选,他们造假了。”论坛召集人、秘书长、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说。
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以及研究三国(曹操)文化的23名来自全国的学者代表参加。其中不乏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魏晋文学专家黄震云、金石专家李路平这样的大腕。
他们的态度和倪方六一样,认为不应该再讨论曹操墓是真是假,而是明确表明一种态度:西高穴大墓墓主未明,有关人士通过一系列的造假造出了曹操墓。
三大造假嫌疑
假在哪里?倪方六等人将矛头对准了佐证西高穴大墓是曹操墓的石牌、墓志等几大实物证据上。
嫌疑一:《鲁潜墓志》

闫沛东观点:文物贩子埋下《鲁潜墓志》
“如果没有《鲁潜墓志》,就找不到现在所谓的曹操墓。”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教授、魏晋文学专家黄震云表示。
河南文物部门承认,《鲁潜墓志》是发现曹操墓的重要证据之一。
疑点:墓志上的字竟有现代写法
不过,这个关键证据在江苏书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金石学学者李路平看来就是一个“李鬼”:“从河南方面公布的《鲁潜墓志》的拓片图片来看,其书体风格刻意‘拟古’,甚至个别字还出现了现代写法。”
李路平表示,《鲁潜墓志》中有一个“年”字,按隶书标准的写法,“年”字左边的那一封口的笔画“竖”应该是“横”,而《鲁潜墓志》中的“年”字不符合当时正确的写法,而且和现在的写法竟然一致。同样,《鲁潜墓志》中的“武”字把“止”部错写为“山”,他遍查几十种篆隶,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字体风格可变,但文字构成不会变,‘止戈才为武’,《鲁潜墓志》的造假者犯了常识性错误。”
推测手法:“盗墓贼‘埋地雷’”
李路平的说法得到了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河北籍学者闫沛东的支持。闫沛东告诉记者,2009年底,在曹操高陵被正式宣布后,他特意到安阳作了田野调查。在调查中,他发现从1998年开始,安阳附近的盗墓贼、文物贩子就在西高穴附近造假,埋了不少“好东西”,让外地人上当受骗,诈取钱财,俗称“埋地雷”。
和闫沛东一起作调查的学者王绩告诉记者,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一村民就曾用小便和泥制成一块比普通砖大一倍的颜色更青的墓砖,特别烧制后给了当地一考古学者,后者一直奉若珍宝,珍藏至今。
“我敢断定,《鲁潜墓志》、西高穴里的石碑都是‘埋地雷’的产物,只是辗转到了专家手里,却变成了文物,而且还成为了证明曹操墓的证据。盗墓贼、文物贩子客观上参与了造假,成了曹操墓造假中‘意外’的一个环节。而《鲁潜墓志》不仅不提墓主生前事迹,反而几乎用了三分之一的文字指示曹操墓的方向,让人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闫沛东说。
嫌疑二:“魏武王常所用”石牌

吴锐观点:曹操是“魏武王”是想当然的臆造
在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刻有“魏武王”的共有7块,其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一块石牌最为完整。
这些石牌被河南文物部门及“挺曹派”视为最核心的证据。
疑点:曹操从未被称为“魏武王”
对于“挺曹派”而言,石牌上的“魏武王”三个字决定了西高穴大墓的所属。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认为,这是一个毫无历史文献知识支撑的判断,因为曹操生前死后从没有过“魏武王”的称号。
吴锐表示,关于曹操的称呼,应该严格区分为生前、死时与死后三个阶段。曹操生前被封为魏公,后升格为魏王,死时得到“武王”的美谥,而这些则都发生在汉朝,没有“魏武王”的称呼;曹操死后被追尊为武皇帝,则发生在曹丕称帝后的魏朝,“所以在墓里怎么可能出现‘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呢?认为曹操是‘魏武王’是想当然之后的臆造。”
历史学者、河南开封市文联书画委员会主任林奎成也认为,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死后的冥名是“武王”,而不是“魏武王”,根据中国古代丧葬制度,有了冥名,显号就不能用,否则将构成“大不敬”的罪名。所以曹操死后,对他的称呼只能是“武王”,而不是“魏武王”。
推测手法:“是北京一家文物实验室做的”
在倪方六、黄震云、吴锐、李路平等看来,这些石牌同样是假货,“在曹操墓中发掘出土的含有‘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和《鲁潜墓志》中的‘武’字一样,同样把‘止’写成‘山’,刀法、刻法基本一致,可二者之间相差了一百多年。由此看来,二者应该是同一个人在现代伪造。”
在论坛上,黄震云首次向记者出示了他掌握的一份证据。黄震云介绍,2008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和裴韬在动车组上的杂志《报林》曾刊发文章《这里就是曹操墓》,称“2006年在西高穴的被盗墓处掘出数件文物,上面有‘魏武王家用’的铭文”,并附有照片。但在曹操墓的发掘中,却再也没有见过刻有“魏武王家用”的文物,只有“魏武王所常用格虎大戟”等。
在该篇文章中,记者看到,潘伟斌当时就明确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大墓。而据黄震云推测,“魏武王所常用格虎大戟”是北京一家文物实验室做的。
嫌疑三:汉代画像石

黄震云观点:黄土掩盖电锯痕迹
在西高穴大墓出土的诸多画像石中,有一幅内容为水陆攻占图的画像石非常引人关注。虽然该画像石已经断为三块,但拼接起来基本完整,其中每个人物旁边都有题字,如咸阳令、主簿车、首阳山、侍郎等内容。
疑点:刻工水平低下 “垓下之战”和曹操有什么关系?
不过在黄震云等研究魏晋文学的专家看来,这个汉代画像石不仅是伪造的,而且伪造水平很低。“这块画像石展示的是发生在山东的‘垓下之战’,对照《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就很清楚。和曹操有什么关系呀?”黄震云说。
黄震云认为,从画像石的风格来说,曹操墓出土的画像石风格如北魏常见的线刻。造假者虽然了解汉代画像石的刻法,但是刻工水平低下。
推测手法:“说白了就是用电锯锉的”“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来,整个图像用现代工具开槽太深,说白了就是用电锯锉的,边框斜打得太过明显,甚至连石头印痕、石头粉末都还在,为了掩饰鲜艳的刻写痕迹,作假者还在上面抹上黄土冒充。”黄震云指着投影仪上的图片说。 本组稿件由本报特派苏州记者 吴成贵 采写
关键人物之被质疑方
潘伟斌:他们想说什么就说去呗
在论证曹操墓造假过程中,参加论坛的诸多专家都把矛头对准了河南省考古所副研究员、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对此,潘伟斌在论坛开幕当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否认造假,并表示“他们想说什么就说去呗!我不会回应”。
潘伟斌表示,2008年,他和裴韬确曾刊发文章《这里就是曹操墓》。当时,他听说西高穴大墓出土了一些文物,文物上有“魏武王”字样,并看到了相关人士提供的照片。结合此前的资料,他判定那就是曹操墓。文章中称“2006年在西高穴的被盗墓处掘出数件文物,上面有‘魏武王家用’的铭文”。
至于为什么看的会是“魏武王家用”字样,而不是此后公布的“魏武王常所用”字样,潘伟斌表示,由于他没看到实物,而图片不是很清晰,他错看成了“魏武王家用”,实际上该图片上显示的就是后来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倪方六质疑,“魏武王常所用”系列文物是在2009年年底开新闻发布会之前才对外宣布发现的,2006年怎么可能就出现了呢?
潘伟斌还表示,他不会回应该论坛提出的任何问题:“造不造假,不是几个人说了算的。”记者随后也联系了安阳方面。该县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会向领导转达记者的问题。但截至截稿时,记者都没有接到河南方面的任何回应。
关键人物之质疑方
闫沛东:我的证据会颠覆“曹操墓”
对于“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的召开,倪方六曾向记者表示,敢开这个论坛,直接认定曹操墓造假,是因为论坛方面掌握了足够有力的证据。提供证据的人就是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河北籍学者闫沛东。
但令倪方六措手不及的是,在论坛召开前,“关键人物”闫沛东临时“爽约”,让期待新证据的媒体失望不已。昨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闫沛东,并通过电话和短信对他做了专访。
记者:怎么没来参加论坛?
闫沛东:我正在河北一个县城采访曹操墓造假的关键人物,无法脱身。
记者:听倪方六说,你手头掌握有很有力的证据,足以证明曹操墓造假?
闫沛东:是的。比如我采访的人里面有一个是考古队发掘“二号墓”雇用的民工,他见证了两年多来村、乡、县直至市政府介入假文物流通的过程。
记者:如果说你有人证的话,那你是否还掌握有一些物证?
闫沛东:当然!另外,在北京潘家园,一个来自南阳的“假文物贩子”就可以订制和曹操墓挖掘出来的刻有“魏武王”字样的一模一样的石牌。
记者:能公布这些证据吗?
闫沛东:目前正在收集更多证据,形成证据链条。目前,邯郸正在组织一次更高规格的针对曹操墓的学术讨论。到时,所有证据会一次性公布,我的证据会颠覆“曹操墓”。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