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价拍品茅台酒之一:为什么只有茅台镇独特的地理气候才能酿造出茅台酒?

  【成因探秘】地理环境天工地造


  此酒应为天上有!


  它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酿酒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的论断童叟皆知: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


  这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风水宝地?


  当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前行,越是接近茅台镇,一路俯冲的感觉就越明显,茅台镇海拔415米,较省城贵阳整整低了500多米,属典型的河谷地带,一河赤水穿石而过,将茅台镇分为两半,岸上的人世代隔河相望。


  河的东岸是马鞍山,西岸是小羊山。


  河水由南向北,流经镇北的猪旺沱,遭到黄孔垭山脉寨子山阻截,沿对岸的朱沙堡折转向西。三面环山,将茅台镇环抱其中。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气候:冬暖、夏热、少雨。


  地方史志对这里的气候做了详细描述: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2.7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40.6摄氏度,炎热季节持续半年以上,冬季温差小,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达359天,年降雨量仅有800-900毫米,日照时间长,年可达1400小时,为贵州高原最高值。


  一个燥热的河谷,气候特征与贵州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即使是距离仅几十公里的仁怀市,平均气温也要低上2-3摄氏度。


  这里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微生物群繁衍生息提供了绝佳条件,只要你进入茅台镇范围,就由远而近闻到越来越浓厚的酒香,其实这飘忽空中,移步不同的香味,就是肉眼看不到,却能闻得到的微生物精灵。据茅台集团科研人员初步分析,至少有100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茅台酒的主体香——酱香的生发形成。


  独特的,还有这里的地质构造,地质调查资料表明,茅台地区的地质,从整体上讲,属浸湿构造类型。其地层由侏罗纪、三叠纪、第四纪等组成。岩层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砾岩,沿赤水河呈环带状。因岩石质地比较松软,易风化,故赤水河地貌以陡坡深谷示人。


  一句古语“川盐走贵州”,无比形象地道出了这里群山阻隔的地貌,因为山高、山陡无法修通大道,古人只能转向开竣航道,曾经繁华一时的航运给这里带来了“秦商聚茅台”的盛景。


  站在茅台镇制高点眺望,满山紫红色的土壤入眼来,专家把这种土壤称作紫色砂页岩,它是海拔高度、岩石冲击后成土母质以及雨水冲刷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覆盖于地表,约50公分厚,酸碱适度,富含多种有益成分:有机质1.5%左右,呈多粒状结构,易溶解、吸收;碳氮比8-9,质地中性;盐基饱和度约70%-80%,中性至微酸性。


  这种紫红色的土壤中砂质和砾土含量高,土壤松散,孔隙大,渗透性强,地表水和地下水融入大地奔向赤水河时,在被层层过滤、吸收、转化中,不仅还原为清甜可口的天然山泉,还顺便带走了土质中的多种有益矿物质。


  这样的水,就是酿造茅台酒的血液。


  悠悠赤水河,古称赤虺。虺者,幼年的龙。


  发端于云南镇雄的赤水河一路狂奔过四川,流经贵州的毕节、仁怀、赤水,再转至四川合江注入长江。


  沿途深山峡谷切割的地貌,赋予它狂放不羁的个性。上世纪70年代,一句周总理的关切:在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因工矿建设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使它成为目前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未受梯级电站影响,不受工业污染的原生态自然河流。


  而共饮一江水的人们,沿河而作,把这条河聚变为中国的酒核,酿造出了以茅台酒为首的大小数十种名酒,占据中国名酒的60%。


  若以白酒的中国地理来定坐标,茅台镇无疑是轴心。


  关键还是在于,只有茅台镇才能酿造出这巧夺天工的琼浆玉液——茅台酒。


  不能异地复制的事实,让人们只能转而求解这片土地的神奇。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微生物生长,千百年不息的酿酒活动延续了微生物的繁衍,一河赤水原始而灵动,还有当地独特的糯高粱物种,当所有酿造茅台酒的关键因素在这里环环相扣聚合在一起,才产生奇妙反应,生成了“雨后开瓶十里香”的茅台酒。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