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饭不好吃 收入很低办公条件极差家法甚严
升官发财,这是古人几千年的梦想。但官饭真那么好吃吗?从资料看,至少在清代就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平民当官不易,虽有科举,但考上功名,还要等职位空缺,机会极少。就算通过殿试,一般也是进翰林院坐冷板凳,每3年还要末位淘汰,曾国藩当年就差点被淘汰掉。
其次,当了官,收入也很低,清代7品官年薪45两,米22.5石,和骑兵相当,且百年没涨工资,但能享受“福利分房”,九品官给房3间,也是个小四合院。
第三,办公条件极差,所谓“官不修衙”,当官总在流动,谁也不愿给后人栽树,所以清末时机关房屋大多破败。
第四,上班是个苦差事,清代家法甚严,早朝安排在卯时(早晨五至七时),无故缺勤是大不敬,缺一天打20小板,凑够35天判一年徒刑。清制汉人非功不得住内城,大臣们只能早起床,赶着去上班。明代北京尚有路灯,魏忠贤时以防火为名取缔了。路黑难行,为防备摔伤,下层官员只好等在东华门外,因大官上朝有牛角灯,可跟在后面,借它的光亮上朝。
第五,平时没休息日,只是每年春节前后休一个月,好在下班时间较早,冬天是下午三点,夏天是下午四点,中间有午休,时间安排较宽松,有时能一直休到下班。早朝后,皇帝会请重要官员吃午饭,即“退食”,退食后的时间较闲散,很多人用来看书写作,因此出了不少“退食录”,都是上班时间干的私活。但真进了内阁,就没这么舒服了,皇帝晚上会召见,此外还要值宿。历代内阁对此深恶痛绝,常托病请假,宋代多借口肚子疼,所以值班手册又叫“害肚历”,明代多借口感风,值班手册被戏称“感风簿”,清代则多借口“感冒”,意思是感风已经“冒”出来了,不休息不成,由于常用,感冒居然替代了感风,成了疾病的正名。
明清皇帝对官员很苛刻,对奴才却宽松,清代高级太监都是上半天班,休一天半,比大臣舒服多了。除收入低、工作累、没休假外,官员压力还很大,比如奏折不能写错字,举止要合礼仪,工作出错还会受重罚,如此不近人情,谁还当官呢?
清重“家法”,制度建设上过于理想化,与现实脱节,表面上看很严谨,但实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本贯彻不下去。据统计,清代官员的总贪污额,约等于薪金收入的14至22倍,皇帝不发钱,官员们只能自己找补,不仅败坏了风气,办事效率也大大下降。清末曾国藩剿灭捻军,军费报销居然成了难事,因为户部没见贿赂,不肯通融,只能约定交纳8万两白银的“部费”。曾国藩一气之下奏请皇上特批军费免审核,直接报销。但人在官场,不能不遵守潜规则,曾国藩特别声明,审核虽免,但约定好的8万两贿赂照交不误,对此,连皇帝都只能假装看不见。
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故宫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