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到沈阳科学宫看“性文物”

  2010年9月2日,曾经轰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西安、长沙、东莞的中国性文化博览会,即将登陆沈阳。展期从9月2日至9月5日,一共四天。


  据介绍,本届性文化节的主题是“倡导性文明、和谐千万家”。其目的是向广大市民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和有益的性观念和性文化。


  其中古代性文物展将是本届博览会上的最大亮点,有最早的性教育工具及春宫画、嫁妆画,还有封建社会惩罚妇女的刑具等。特别邀请了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馆长、中国性学会会员陈真前来举办最富有特色、最权威的展览,并设有讲座配合实物展览。


  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馆长陈真说,很多人觉得古人保守,其实不是这样,一套完整的春宫图可以有几十种姿势。据陈真介绍,中国几千年来的性文化一直都在民间流动,但社会对性话题却一直表现敏感,大家对性的态度是“不看、不说、不听”。“性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老百姓而言,性应该公开地、科学地流传下去。”陈真认为,沈阳举办性文化节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性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大众,使公众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了解性,学习性,正确地对待性。


  本次展会以性为主题,在展示物选择以及展示标准的把握上,严格区分性和色,倡导绿色、和谐、健康和文明的现代性观念,使参观者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性教育。


  陈真:开饭店支撑收藏性文物


  初识陈真是本月初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性文化节上,他健谈、精明、稳健。下月,他将携带他历经20多年收藏的1000余件珍品来到沈阳。


  “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陈真很随和地说。


  1983年,陈真跟许多年青人一样,怀揣着梦想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始终做着别人不做的新事、奇事,先后开过典当行,专营过老年用品,做过婚礼广告,销售过古董汽车等。最后,他选择了餐饮,这也成为陈真对古代性文化收藏和研究的经济后盾。


  一枚“春钱”开启梦想之门


  对性文物,许多人闻所未闻。全国专收此类物品的也没几个。


  走上收藏性文化藏品这条异于常人之路对陈真来说也是偶然。1986年的一天,他漫步上海,无意中在小摊上看到一枚比杯口略小些的铜钱,一面是“风花雪月”4个字,另一面的图案竟然是古代的春宫图。


  “怎么还有这样的铜钱?”在与主人的聊天中,陈真得知此物乃古代妓院使用的“春钱”,陈真觉得稀奇,便买下这个铜钱。从此,他有了对古代性文物研究和收藏的念头。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那个时候,整个社会谈性色变,陈真收集性文物的经历可以说尝尽了酸甜苦辣,遭尽世人白眼,甚至被人谩骂。


  但了解得越多,陈真越发现其中的价值:性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起源。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到秦汉以后的房中术,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等等,中国几千年的性文化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也无须回避的方面。传统的性心理、性教育、性观念对当今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不再仅仅出于兴趣,而是认认真真把收藏性文化藏品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历经20年 藏品成规模


  20年来,陈真花费数百万元收藏了1000余件性文化藏品,每一件他都视若珍宝,而不少藏品可谓来之不易。不仅要花费精力时间到处搜觅,有时还得承受白眼和冷嘲热讽。


  因为性文化藏品的特殊性,这类东西从来都不会放在显眼处出售,总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为此,陈真最爱到角落、杂物堆中“淘宝”。


  一次,在山西一处市场,他在一堆不起眼的古董中发现一块污迹满布的瓷板,擦净一看,是清代的春宫图,色彩鲜艳,画工精美。一番讨价还价,他买下了。摊主说:“我家里还有50多块这样的瓷板,你要吗?”这对陈真而言,真可谓是意外之喜,他的收藏史又添上了得意的一笔。


  一件性文化藏品的价值,对陈真来说,不只在于它年代有多久远,存世有多稀少,用料、做工有多精美等,他更看重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一次,他见到一只看似普通的旧瓷瓶,摊主告诉他,这是“数黄豆”用的。什么叫“数黄豆”?原来,旧时年轻女人死了丈夫,守寡几十年,漫漫长夜难熬,只好把黄豆撒满一地,再一颗一颗捡入此瓶中,折腾得自己筋疲力尽方能入睡。


  一般的古旧铜钱都是锈迹斑斑,陈真却见到了一些被摩挲得锃光瓦亮的铜钱,据说也是寡妇熬夜摸亮的。这瓶子和铜钱虽说并非值钱的古董,却见证了封建性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它们在陈真的眼中同样有价值。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