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先遗墨在香港发现 最初受赠者身份成谜

  赵伯先遗墨在香港发现


  百年来经多位名人珍赏,最初受赠者身份成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一幅与镇江渊源深厚的书法作品。它出自镇江先贤赵伯先之手,也是至今发现的唯一一件赵伯先书法作品。百余年来,它辗转流传,为林直勉、张发奎等多位名人所珍赏,被称为“赵先生百先遗墨”。虽然作品中留有些许线索,可它的最初受赠者的身份却已成谜。上海收藏家伍艳近日在香港发现后,期待赵伯先家乡镇江能有人帮助解开这个谜。


  赵声,字伯先,镇江大港人,因生于百花节前夕,故号百先。他是辛亥革命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孙中山先生亲密战友,黄花岗起义总指挥。起义失败后,他悲愤成疾,1911年5月病逝于香港。他的英名为一代代镇江人所铭记。史料记载,他能武能文,但鲜有书法作品存世。目前镇江博物馆、赵伯先故居等单位均无其书法作品。


  发现这幅作品的伍艳女士是本报的老朋友。前年她曾通过本报与镇江市民分享过她所珍藏的一张反映民国时期江苏省会镇江风貌的老照片。近日她出差到香港,在当地一位老前辈家里发现了这幅作品。据老先生介绍,这是家传之物,早年由爱国将领张发奎转赠其父。作品早年就经装裱,长240厘米,宽52厘米,以篆书题名“赵先生百先遗墨”。其中,赵伯先所书部分,长95厘米,宽45厘米,内容为清代诗人宗元鼎七绝《留友人》:“新开兰蕙正芳菲,初到鲥鱼入馔肥。最好流光是三月,如何抛却渡江归。”


  题款内容“时己酉春日,书赠春栽仁兄大人正,弟声”显示,这幅作品是赵伯先于1909年春天,书赠给友人春栽。伍艳查证了很多资料,也没能弄清春栽的身份,老先生也非常想知道。根据作品时间正是家乡鲥鱼肥美时节,她判断赵伯先可能在家乡写的这幅字,春栽可能是镇江人。因为据史料记载,当年3月,原在广东新军中任职的赵伯先,因密谋起义,遭当局疑忌,被迫弃职回乡。


  除作品本身的价值外,作品上留有许多印章和签名。经初步辨认,他们中有孙中山秘书林直勉、十九路军建立者陈铭枢等九位中国同盟会成员和民国时期政要及社会名流。特别是林直勉、陈铭枢等人还留下了洋洋数百字的题词。其中,林直勉回忆了与赵伯先交往点滴,感叹故人文武全才,期望好好宝藏,留给后人。陈铭枢则回忆了他在广东陆军小学学习时,时任校监督的赵伯先曾书赠“宏毅”二字勉励他。这些对研究赵伯先书法及生平都有很高价值。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