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抗战文物齐聚 "抗战劝酒歌"尽显重庆人坚强
海峡两岸嘉宾参观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 鞠芝勤/摄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
抗战军人家属领取的荣誉牌。
解除警报的绿灯笼。
(责任编辑:单晓冰)
台湾嘉宾邵铭煌介绍,这张珍贵的照片是他提供的。鞠芝勤/摄
“一杯酒儿敬我爹,儿去当兵莫忧气,你在家中守皮气;二杯酒儿敬我妈,儿去当兵你莫怕,你在家中纺棉花……”71年前,在日机对重庆城狂轰滥炸之际,家园被毁、亲人伤亡的山城人民,自创出抗战劝酒歌,吼出自己炸不垮的不屈精神。
近日,这首抗战时期的劝酒歌与来自台湾和重庆两地的近800件珍贵文物,齐聚三峡博物馆,拉开了“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的大幕。持续到10月7日的展览,将免费对市民开放。
较场口惨案
催生大量抗战歌谣
“我在这里劝同胞,大家都要站一脚;若还鬼子打来了,他们要杀没话说;有钱出钱把国救,有力出力把枪托;我们打得持久战,日本把我莫奈何!”除了抗战劝酒歌外,展览中一份来自1939年的《劝世文》也将重庆人民不屈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冯庆豪介绍,这两份写在信纸上的歌谣,全部产自1939年5月初之后,在这年的5月3日和4日,日机集中轰炸重庆,造成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大轰炸”惨案,这天,单是被炸伤亡的就达5291人(其中被炸死市民3318人,伤1973人)。“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虽然让山城人民失去亲人,没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可是,重庆人民的精神却在炸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越炸越勇。”
在日机连续的轰炸中,幽默坚强的重庆人,用自己独有的方言,创作出了这样一首民谣: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固的防空洞———不怕!让你龟儿子凶,让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
冯庆豪说,像这样的歌谣,在抗战时期的重庆人民口中,比比皆是。
大半月工资
可买一张“入洞证”
在日机持续的轰炸中,跑防空洞成为重庆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分为不同档次的防空洞,均需要不同的“入洞证”才可进入。在展厅中,这些用棉布、纸张和金属制成的不同规格的“入洞证”,首次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眼前。
据三峡博物馆研究员张荣祥介绍,1941年,市内防空洞共有1865处,收容定员为444988人。这些防空洞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政府高官和工商金融界名流个人及家庭专用,坚固、安全、舒适,进入这样的防空洞,必须要凭借金属定制的“入洞徽章”。
第二类为各机关、团体、公司专用。第三类由“防空洞为业”为盈利开挖,价格因地点、建筑条件、定员多少和季节变化而“浮动”。一张一年有效期“入洞证”价值2000元法币,折合银元20元,相当于一名普通技工月工资的2/3。第四类为容纳城市底层市民和流动人员的“公共防空洞”。四类防空洞中,公共防空洞是城市平民赖以生存的根本。
红绿警报球
全城预报空袭情况
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城,不管大人小孩,都认识一种特殊的工具———警报球,凭着高高挂起的警报球的不同颜色,市民们可以及时获知日机轰炸的情况。
在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的展厅中,两幅抗战时期的珍贵图片,向观众们再现了这种抗战时期的特殊工具。张荣祥说,重庆当年的警报球为红色圆球和绿色长筒球两种,直径不小于50厘米,球内安有灯具供夜间使用,以竹篾或藤箩为骨架,用丝麻等透光材料裱糊,安装在人口稠密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红球用来表示敌机发动空袭,绿球表示解除警报。
在陈列的一张图片上,负责挂起警报球的工作人员,正用力地拉动麻绳将两个相连的球体挂上木杆的顶端。张荣祥说,这张照片上的警报球是抗战时期的国军防空部队用来进行空袭报警的,根据日本轰炸机距离的远近,依次挂上不同的个数,陪都市民在远处看到后就能判断危险程度。这个挂灯笼的高地现在就叫“红灯坝”。
手持“荣誉牌”
父亲送子上战场
一身长褂的老者,双眼凝视前方,神情格外肃穆,在他微抬于腰侧的右手上,紧紧握着一块巨大的“荣誉牌”。“这是一位送儿子上抗战前线的父亲,他手中所持的‘荣誉牌’,是当时国民政府颁发给抗战军人家属的。”张荣祥说。
抗战时期,重庆城究竟有多少人走上了救国的战场?据张荣祥介绍,每到征兵季节,重庆城都会出现父送子、弟代兄的热潮。仅1940年四川、重庆的征兵人数就有26.6万人,1941年更是达到了34.5万人。
位于储奇门解放西路14号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就是抗战时期重庆市的征兵处,张荣祥说,山城的热血男儿就是在这几幢建筑里登记入伍的。“这座建筑群不仅是抗战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聚集地,更见证了重庆这座城市的英勇与不屈。”
日本降书首次来重庆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签署投降书。近日,这封由当时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递交的日军投降书,首次来到重庆,现身三峡博物馆。
曾在课本上出现的《降书》、《中国共产党为赴国难宣言》、《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国民政府迁驻重庆宣言》是写在怎样的纸张之上。在“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上,数十份来自台湾的珍贵档案复制件,向观众们再现了这些珍贵史料的原始状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