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昔

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牛郎与织女在天河相会。牛郎织女原是天上星宿。织女星由三颗鼎立的星组成,位于银河之北,织女星是三颗中最亮的一颗,一年一度,七月七日与银河之南的牵牛星相会。这美丽的一幕天象在民间却演化成缠绵动人的故事,难得相聚的情人就像牛郎织女星,渴望一年一会,温馨浪漫,但也有点凄楚感伤。
七夕风俗,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活动或在七月初六晚上,女儿家精心制作灵巧的手工,夜晚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祈求未来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小时候居住在广府人居多的甘榜。这一晚有女儿家的人家,摆设香案、鲜花水果糕饼,还有色彩缤纷的祭天神料制品,配以粤曲,兴致来时年轻姑娘也随旋律足蹈手舞。这一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开始品尝瓜果,燃烧神料,是热闹的高潮。
七夕,一个古老的节日。根据辞典,汉朝文集已有七夕风俗的描述,距今2000年。我往上粗略翻查汉以前700年或更早的《诗经》,只在《小雅·大东》篇读到织女牵牛星,但这首诗是以天上繁星影射地上欺压者的恶相,与隔河相望、可望而不可及的憾恨无关。往汉朝年间翻查,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有一首就以《迢迢牵牛星》为题。这首诗已明显蕴涵遥遥相隔、相会无期的儿女情长了。从天象转化为人间情爱,似乎由此开始。唐朝以降,抒写七夕情怀的诗词曲就常见了。如名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
七夕这个古老的节日由于跟情爱有关,使这个节日渐渐延伸为今日年轻人流行随兴的东方情人节;不过,繁缛的祭拜礼仪已少见。节日因时因地的变化很自然,不必在意。我的感觉,只要节日传之久远,就值得欢欣了。因为任何一个节日背后,都有先辈开创心灵天地以求取安宁祥和的印记;因为节日是真实的生活,如同史前彩陶商周古鼎战国佩玉,自有其让人追本溯源、摩挲赏鉴的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