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珍品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首次公开集中展示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项氏群玉堂刻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秦藩朱惟焯刻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修本……一个个珍贵古籍、历史文献今天在文化部新闻发布会上跃然屏幕。一周后,这些古籍的“真身”将现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展览选取汉文、佉卢字、焉耆-龟兹文等24种文字的106件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历史文献和部分文物展出,是首次集中公开展示新疆珍贵古籍文献,特别是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
汉文部分有我国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纸本文献西晋元康六年(296)写本《诸佛要集经》。东晋写本吐鲁番文书《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为《三国志》现存最早的版本。阿斯塔那363号唐墓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卜天寿写本《论语郑氏注》则为反映唐代边疆地区教育的重要史料。吐峪沟石窟出土的唐写本《大唐西域记》系最早传入吐鲁番的《大唐西域记》写本,为研究中亚、印度及丝绸之路各国社会风情的珍贵资料。
民文文献中有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出土的九世纪前写本焉耆龟兹文《弥勒会见记》,这部讲唱文学作品,语言古朴典雅,对后世的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反映新疆多民族聚居情况的代表性早期文献、文物还有东汉永和二年(137)八月刻石的《裴岑纪功碑》清拓本,东汉永寿四年(158)刻石的《刘平国碑》清拓本,以及和田出土的汉晋时期(前206-420)佉卢字函牍、楼兰出土的东汉(25-220)木简、东汉(25-220)古于阗货币汉佉二体钱等,而阿斯塔那191号墓出土麹氏高昌国时期的东罗马金币,反映了当时繁荣的东西方商贸往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