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珍品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首次公开集中展示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项氏群玉堂刻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秦藩朱惟焯刻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修本……一个个珍贵古籍、历史文献今天在文化部新闻发布会上跃然屏幕。一周后,这些古籍的“真身”将现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展览选取汉文、佉卢字、焉耆-龟兹文等24种文字的106件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历史文献和部分文物展出,是首次集中公开展示新疆珍贵古籍文献,特别是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


  汉文部分有我国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纸本文献西晋元康六年(296)写本《诸佛要集经》。东晋写本吐鲁番文书《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为《三国志》现存最早的版本。阿斯塔那363号唐墓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卜天寿写本《论语郑氏注》则为反映唐代边疆地区教育的重要史料。吐峪沟石窟出土的唐写本《大唐西域记》系最早传入吐鲁番的《大唐西域记》写本,为研究中亚、印度及丝绸之路各国社会风情的珍贵资料。


  民文文献中有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出土的九世纪前写本焉耆龟兹文《弥勒会见记》,这部讲唱文学作品,语言古朴典雅,对后世的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反映新疆多民族聚居情况的代表性早期文献、文物还有东汉永和二年(137)八月刻石的《裴岑纪功碑》清拓本,东汉永寿四年(158)刻石的《刘平国碑》清拓本,以及和田出土的汉晋时期(前206-420)佉卢字函牍、楼兰出土的东汉(25-220)木简、东汉(25-220)古于阗货币汉佉二体钱等,而阿斯塔那191号墓出土麹氏高昌国时期的东罗马金币,反映了当时繁荣的东西方商贸往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