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非物—— 手工制作与雕塑的物质化形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展人:刘学明

参展艺术家:周长勇 卢征远 胡庆雁 牛淼 刁伟 康靖 周洁 秦玮鸿

展览地点:北京秀瓷当代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草场地249-3号院 邮编:100015

展览时间:2010年8月14日-9月5日

开幕酒会: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下午 四点

联系方式:86-10-64319181 Fax:86-10-64312991

我们的雕塑,我们的问题

8月14日,在北京秀瓷当代画廊展出了“雕塑的形状”对话系列展第一回,对话主题为:“物,非物——手工制作与雕塑的物质化形态”。此次展览是围绕青年批评家、策展人刘学明与周长勇、卢征远、胡庆雁、牛淼、刁伟、康靖、周洁、秦伟鸿八位当代青年雕塑家的谈话展开,探讨当代雕塑的问题以及出现的新的方向与着眼点。

“雕塑的形状”是一个具有开放性与问题性的雕塑展览系列,它从当下雕塑的问题入手,关注雕塑的艺术本体语言,力求在审视传统雕塑、现代雕塑、当下雕塑在形式语言上的转变与转换过程中,发现当代雕塑新的形式与观念。这个系列展览是针对当下雕塑展览的商业化、三俗化、无序化的现状,力求做到展览问题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每次展览提出一个新的雕塑课题,通过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对话形式来完成,在对话中寻找雕塑的问题,了解艺术家与雕塑、社会的互动关系。展览的主角不仅仅是作品,还有艺术家鲜活的语言与思想,而呈现的形式则是艺术家的作品与策展人的文本。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展览与研究,不断发现雕塑新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扩大雕塑的形状。

展览的第一回是围绕“手工制作与雕塑的物质化形态”的讨论与实验,对话的核心问题:

1 如今雕塑的物质化形态的有哪些表现形式,新的物质化形式带来了怎样的问题?

2 当下雕塑的物质形式、观念与传统、现代雕塑的界点在哪里?有哪些突破与创新?

3艺术家个体是如何来把握、定义雕塑的,艺术家与雕塑物质化形式存在怎样的关系?

4 雕塑的个人情感、手工制作与现代雕塑的参与关系。

5如何看待手工感与现代技术与材料的运用。

在此次展览作品中,周长勇的《四十万公里》是世界上第一件使用LED灯光制作的三维矩阵效果的“动态雕塑”。作品由3万多个LED点光源组成,在300×120×100cm的三维矩阵空间展示一个人在不停地行走。这件作品通过对当下虚拟现实技术与材料的运用,完成了对雕塑语言一种全新的延伸,在他的作品中延续了传统雕塑的形体感、手工感、体积感,但是雕塑家所感受的刺激点、兴奋点却发生了转移,艺术家则更像一个未来网络世界中的雕塑家。到那时,网络虚拟新技术就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

卢征远的《悸动》则是围绕传统与当代雕塑中的“身体雕塑”问题所展开。他的雕塑是一种“去魅”的过程,所要消除的是二十世纪以来雕塑身体语言中的政治性、文化性。身体的自然性必须要符合身体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吗?这成为卢征远作品所要追寻的一个问题,为此艺术家通过对以前雕塑中所忽视的身体细节,回避身体形态进行了一次还原。

康靖与牛淼的雕塑作品系列可算得上是“二次雕塑”,它是一种雕塑再造的行为。如果说现代雕塑更多是通过雕塑的形体去表现艺术与社会的问题,强调的是雕塑再现与表现的功能,而康靖的雕塑作品从雕塑内部出发,用身体直接参与雕塑的塑造与异化,从而将雕塑的核心向内转。

胡庆雁、刁伟、周洁、秦伟鸿的作品则是从雕塑自身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包括雕塑的“手工感”、“趣味性”以及“创作中的未知性”等等,他们试图回归雕塑家作为雕塑家的根本。雕塑家从本质上来说既不是神,也不是万能的艺术家,而是一个“工匠”,一个真实的人……。

展览持续到9月5日。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