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上应该买谁的书法作品?怎么卖?时代造就精品,晚清重臣书法一路走红
近日,电视剧《天地民心》在央视热播,主人公祁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以其为代表的清代晚期重臣的书法作品在近年拍卖市场上也独树一帜,值得关注。
人品决定书品
祁藻(1793-1866),山西寿阳人,字叔颖,号淳甫,又实甫、息翁。嘉庆进士。历事四朝,辅佐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帝君,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
祁藻的书法艺术对后世曾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嘉、道年间,他曾被誉为书坛盟主。清末民初,李放、马宗霍、常赞春等许多著名学者,对祁藻楷书博采诸家、融会贯通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楷书称首”是言之有据的。其实,祁藻在行书及行楷书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其突出特点是:点画神清骨秀,气血丰匀;行笔婉畅妍美,爽健洞达;结字平和峻丽,雍容端庄。既具蕴藉儒雅之文化意味,又有雄阔开张的庙堂气象。祁藻学识渊博,工书亦精鉴赏,闻见广洽,与文化学养、刻苦功夫合而成就“一时之最”。祁藻在1838年创作的《行书八言联》对联,在今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估价6万至8万元,成交价达到了61.6万元。
祁藻一生官做得大,字写得好,为人更好。祁藻的书法,自小篆入楷书而行书,广泛涉猎名家古法,应规入矩,尽字之真态,功夫很深。而后悟生于古法之外,兼集众长,自出机杼,意态挥洒,界格方严,遒劲刚健。他深居宫室,身为帝师,但能摆脱“馆阁”的束缚,以风神骨气居上,其书法充满高韵深情,坚质大气。《清代翰林传略》中称祁藻为“一代书宗”。除对联外,祁藻写的横幅也很有特色,在去年的春拍中,祁藻在1865年创作的行书“竹深留客处”镜心,估价3000至5000元,成交价为5.375万元。
时代造就精品
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大气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清廷取仕不仅看诗词文章,还看书法成绩,书法功底欠火候者难以进入殿试。清末状元陆润庠、刘春霖等都是有名的书法家。晚清的书法与中期相较,虽然大家不多,但是以祁藻为代表的一批朝廷重臣的书法作品以其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成为了目前拍卖市场的宠儿。
以林则徐为例,他不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亦以雅善书法而闻名。林则徐的行草书法成就很高,近年来受到市场的追捧。这从2004年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一件行书横幅中可见一斑,其估价只有3.5万元,成交价却达到了33万元。
曾国藩对书法一直情有独钟,即使在战争时期仍坚持每天写字,尤精楷书、行书。他初学书法主要是临摹字帖,这正是历来多数书法家主张并实践的路子。但到晚年,他又多次反省自己:“因余作字不专师一家,终无所成。”可见,曾国藩对于初学书法者,力主先师一家,然后方可采摭众长,融为一家,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今年上海朵云轩的春拍中,曾国藩的行书八言对联笺本,估价10万至2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85.12万元。其款识为:润之尊兄鉴,涤生曾国藩。这件作品是新加坡著名收藏家陈之初旧藏,并有他的题签。
投资讲究技巧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之外,在晚清重臣中,擅长书法者很多。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随着人们对于书法研究的深入和投资口味的转变,这些名人书法纷纷从二线价格,逐渐向一线书法家靠拢。但是由于种种局限,许多人对于这些名人书法的投资还是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这需要比购买一般书法家的作品更讲究技巧。
综观祁藻的书法作品,价格差异非常大,除了真假问题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代笔的问题。根据有关史料记载,祁藻的书法作品很多是其幕僚张穆的代笔作品,由于张穆与祁藻在书法方面交往甚深,书法功底互相了解,故张穆常为祁代笔作字。据近代史料笔记丛书《苌楚斋四笔卷二》中记载:“明府(即张穆)复工书法,当时专为寿阳祁文端公藻代笔作字。”“光绪丁未,予于厂肆中购得行书直幅,字迹确为明府,下款则为祁文端公,可见其事非诬。”这不仅发生在祁藻的身上,在其他晚清重臣的应酬式的书法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代笔的现象,这无疑是需要藏家注意的。
其实,如果要避免这种状况,也有一个捷径可走,就是收藏这些重臣的手札。相对大件书法作品,手札往往笔墨更加随意:或下笔连绵,或错落有致,或欹侧生姿。尤其是在对亲朋好友吐露胸怀时,更无疑虑矜持,笔随情发,一泻自然而已。有时家书语句,更显朴讷真情,读来令人肃然起敬。在去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有一件曾国藩致曾国荃书札,估价6万至8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00.8万元。
在拍场投资这类手札的时候,一定要兼重其中的史料价值,不仅仅是那些嘘寒问暖的话,像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致沈葆桢书札合册,在2008年拍出了31.36万元。这件拍品以独特的形式保存了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思想、军事行动等珍贵史料,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祁藻墨迹
林则徐墨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