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家书讲述淞沪英雄 日军罗泾大屠杀全国罕见
“八·一三”,一个上海必须铭记的日子。
前天,记者前往淞沪抗战纪念馆,聆听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远远可见高塔耸立,直触一片蓝天。这座塔馆合一的淞沪抗战纪念馆每年吸引近20万游客前去参观。
“让我们回眸历史,轻轻地走近那已经远去的战争;让我们聆听回音,深深地缅怀那中华民族不屈的忠魂……”主展区入口处黑底白字的这句话,立即让人平添几分凝重与崇敬。
旧战场上感怀英雄上海人民
无论是1932年的 “一·二八”,还是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馆所在的吴淞口都是主战场。
一进纪念馆的展区大门,一块塑有钢盔和战地浮雕的 “上海淞沪抗战战场旧址”纪念碑,静静地横卧在象征旧战场、存有多枚石制炮弹模型的绿色大草坪上。
东边不远处,是一座“淞沪军民抵抗日军侵略”大型群雕,3名战士以一处残存的屋根为依托,英勇抵抗侵略者,一位青年女子在指挥后方民众奋力支援,场面威武壮烈。
拾级而上,一幅长29.8米、高3.15米的“淞沪魂”线刻画卷主题墙跃然眼前。在被日军炸毁的上海南站,一名婴儿独自坐在铁轨旁哭泣,面对如此暴行,上海民众发出抗日怒吼,英勇杀敌,激起全民族抗日运动……
炮火硝烟中,《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1935年,产生了唤起民众、激励斗志、震撼人心的伟大历史作用。
战场旧址、群雕、主题墙、国歌墙,簇立起12层、53.6米高的纪念馆主塔,这座用钢材、岩石、玻璃等建造的东方传统建筑,东临长江,绿荫环抱,傲然挺立在这片历经风霜的土地上,巍峨不屈。
| |
两名小朋友在淞沪战场旧址献花。 张海峰 摄 |
14年抗日斗争史可歌可泣
“我们通常所说的‘八年抗战’,是从日军1937年全面侵华算起,其实从1931年以来,上海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史。”步入纪念馆展区,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建中首先“正本清源”。
“1932年1月28日,驻沪日军悍然进攻闸北。驻守上海的19路军和第5军官兵奋起抗击36天,迫使日军四次易帅,损兵数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指着一件白底、绿格、粉花的枕巾,沈建中说就是这件提花枕巾,成为“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导火索。当时,上海人民支持民族企业、抵制日货,恼羞成怒的日本人要杀一儆百,捣毁了民族企业代表三友实业社,引发战火。
一边是日本人残留下的航空炮弹、迫击炮,一边是中正式步枪、铁锹、榔头、斜刀,武器装备悬殊,却未能打垮上海人民气壮山河的斗志。
这不,第5军上尉连长马聪烈士的头像被烧制在了瓷板上,成为文物;罗云祥、应文达、毛征祥、鲍振武等童子军奔赴战场救护伤员被捆绑劫持,他们使用哨子、军刀犹在;第五军少校朱耀章巡视阵地后心潮澎湃,战地诗篇《月夜巡视阵地有感》“宁碎头颅,还我河山”的气概犹存;“和籍团”印有“十九路军”的斗笠、王观福排长留有弹孔的军装,50名“和籍”官兵血洒疆场恍若昨日……
[1] [2] [3] [下一页]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