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不可能死于天花" 一个英国医生与晚清宫廷
德贞,字子固(John Dudgeon,1837—1901)
德贞(John Dudgeon),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人,1862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外科学硕士,1863年受伦敦会派遣来华行医传教。在19世纪活跃于中国大地上的传教士中,德贞学识超群、信仰坚定、嫉恶如仇,他著作等身、成就斐然。出色的医术让他得以从容地游走于清廷各派显要的家中,他手中的柳叶刀化解了中国人对外国人和西方文化的戒备和偏见之心,超越了传统习俗乃至消弭信仰冲突,被尊称为“西来和缓”。
1865年,德贞在北京创办第一所近代化医院——双旗杆医院,即今天协和医院的前身,他为无数中国贫穷病人化解病痛、化险为夷、救死扶伤,被誉为京城名医和良医。如今,双旗杆上的旗帜依然飘扬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大门前,德贞留下的“施医十余年间,活人无算,而绝不受一钱”的崇高医德与人格精神依然是今人的典范。
——编者
一位在北京谋生的山西小贩,因有人诬赖他偷东西,当街剖腹以证清白。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医术高超的洋医生,未足一月便痊愈回乡。这个只比他大7岁的救命恩人,就是北京城里“上而王公巨卿,下而农工商贾,几莫不知施医院有德大夫者”。
1869年5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北京城里阳光明媚,南城骡马市大街上突然有个年轻人大叫着将刀斜刺进自己身体,剖开腹部,鲜血和肠子瞬间从身体中流淌出来。围观的人群一下子涌上前来,但没有人敢靠近。两个小时过去了,小伙子满身鲜血躺在大街中央,身上盖着条小毯子。此时,一位蓄着八字胡的外国人路过街头,看见年轻人正拼命地将自己的肠子塞进腹中,当他将大肠从上腹部塞入,小肠便从下腹部滑出来,他又用另一只手将小肠放入腹中,大肠再次从上边溜出来,小伙子绝望地逐渐没了气力。外国人上前察看了小伙子伤口,告之年轻人自己是施医院的医生,让他尽快想法去哈德门米市大街施医院找医生抢救,千万不得延误,否则就来不及了。
直到晚上7点,年轻人都没有出现在医院,医生十分着急,派人去打听,原来那些围观的人不愿送他到医院,街坊邻居和管辖的地保都不想惹祸上身。
9点,医生回到街头,奄奄一息的年轻人恳求医生救救他。在现场的地保向医生保证,会送病人去医院。
10点,传令过来,此事已报官,“其人不准移动,待验后方许迁徙”。医生考虑到“伤虽重,尚有可乘之机,若俟验后则无及矣”,于是拿出现钱请人搬送病人去医院。
11点,病人被送到医院。肮脏的衣服里包裹着他的肠子,医生仔细清洗露在外面的肠子,小心地安放进腹部,然后,缝合长达9.5英寸长的伤口。病人下腹部网膜没有完全缝合,留下一个小口,便于脓液流出。为减轻腹部压力,医生再用绷带包托住腹部,同时给病人服用适量的鸦片,缓解疼痛。以后几天病人按医嘱定量服用鸦片。
6月2日,病人能进米饭。3日、4日,病人的肠子里再也没有血和杂物渗出。6日上午,病人轻快地离开医院到对面茶馆店抽烟,一位熟人见到他,以为见到鬼了,吓得给他500元后马上躲开。谁也没有想到那小伙子会活下来。病人回到医院,恳求医生准许他留在医院当守门人。
6月20日,病人痊愈出院,回去家乡山西看望老母和妻子。这位安姓青年,是在北京谋生的山西小贩,年仅25岁,那天因为有人诬蔑他偷东西,他当街拿刀刺破腹部以证清白,结果差点丧了命。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富有责任心、医术高超的洋医,这个只比他大7岁的救命恩人,是北京城里,“上而王公巨卿,下而农工商贾,几莫不知施医院有德大夫者”。
当年,“英国医生德贞,在北京三十余年,素负名时,中国亲王大臣及各国驻京钦使,无不与之缔交,同深仰望。”
德贞进入宫廷给恭亲王看病,与李鸿章交友,长期担当曾纪泽的家庭医生,曾纪泽一生只信西医不信中医便是受到德贞的影响。刑部尚书谭廷襄的七子在玩洋铳时,不小心“洞穿腹膈,气已濒绝”,经德贞手术抢救,不到十日便“肌理如初”。谭廷襄一改以往对洋人的敌对态度,登门赠送“西来和缓”颂匾。
1867年德贞被请去总理衙门一位大臣家抢救一个9岁小病人,那天,小孩贪玩用洋铳射穿了自己的胸部,性命垂危。一番治疗后,德贞保全了孩子的性命。在提交伦敦会的报告里,德贞描绘小孩的父亲是总理衙门大臣,是一位非常小心、谨慎的政治家,对洋人一直抱有敌对情绪。此人就是刑部尚书谭廷襄,受伤的是他的七子子园。小顽童在玩洋铳时,不小心“洞穿腹膈,气已濒绝”,经德贞手术抢救,不到十日便“肌理如初”。
在西医生救活他儿子后,谭廷襄一改以往对洋人的态度,两次上门拜访德贞的施医院,第一次是上门致谢,第二次专程来送礼物和颂匾。礼物中有葡萄酒、玉饰、茶叶,甚至还有道光帝赐给他的东西。颂匾用上好的楠木制成,上面题着总理衙门大臣董恂手书的“西来和缓”,医和与医缓都是春秋名医,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中医。谭廷襄不仅送礼给德贞,连德贞的中国助手也收到了贵重礼品,一把漂亮的扇子和一件黄色丝质长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