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没有文化?

        自打鲁迅先生早年间给香港插了个“文化沙漠”的标签后,香港似乎永远都摘不掉这个帽子了。我的一位同事曾经有戏谑地口气说,“香港的艺术家根本不行。随便从北京的798或草场地拉几个出去,水平都要比香港高一大截。”


  这个倒是事实,在香港去参观他们的艺术区的时候,艺术家没有一点艺术的气质,都像个商人。但能因为这个就说香港没有文化了吗?


  按照字典的解释,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狭义则主要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去评判香港有没有文化,那很简单,恐怕没人能否认香港在物质方面的登峰造级。金钟太古和中环广场是香港的物质符号,李嘉诚和陈南禄则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港人标本,老香港并不如此金壁辉煌,这些物质财富当然属于港人自己创造所得。


  再看香港为何被世人推崇为一生必到的66个地方,反城市主义者会抱怨香港的拥挤,狭窄的公共空间。然而这里拥有几乎最为干净的商业社会法则,又具有免税这一大优惠条件,这里是世界金融中心,购物中心,这些在华人社会里独有的条件难道不属于文化?


  香港目前最被国人推崇的则是它的宪政文化,然而在王晶的金钱帝国里,香港也并不是从来都像今天一样拥有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它也曾经腐败丛生,处处黑暗,警匪相护。然而,多方权益的制衡终于让香港人找到了廉政公署,“请你喝咖啡”变成了一句令人胆颤心惊的调侃。这些,在华人社会里只有香港才有,这种独特的宪政文化难道不属于文化?


  当然,反对香港有文化的人有更多的证据,他们把文化看做是狭隘的文化。很多人说,香港多年来没有诗人,没有著名作家,香港有的一切都和交易有关,比如香港书展、香港动漫展,香港国际艺术展。


  但香港,在商业文化上却有着强大的攻击力。试问,以狭义的文化评判,在内地有哪所城市在今天有着影响世界的震动力?被认为是整个中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在今天看上去却最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东北的二人转能撼动北方却跃不过长江,各地都有着属于本地流传的民俗、曲艺,那为何香港仍屡屡称为没文化?


  东方有个好莱坞的香港,为世界输出了吴宇森,拍出了《变脸》、《断箭》这样的电影作品,打遍全世界的李连杰和成龙同样从香港走出,即使今天香港电影迫于市场原因走向合拍,但仍有彭浩翔这样的年轻导演有着港式幽默,拍纯粹的港片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为何产出了之多可以征服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电影,香港还要被称做没文化?


  香港的书店不多,内地人也早就被卓越和当当改变了购买习惯。这恐怕不是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的问题,而在于一个城市和互联网时代对接程度如何的问题。香港作家不多,却前有少女捧着亦舒尊其为师太,后有张小娴的爱情教科书;金庸的武侠小说被内地导演频频搬上荧屏,也是TVB最爱使用的原著剧本。更有趣的是,有些在内地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出版的书往往都是借香港出版,这种包容性内地有哪个城市可以比肩。难道商业文化和大众喜欢的就不叫文化?


  香港还有着全亚洲几乎最好的大学,香港大学。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现代的香港,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公平社会,难道它真的还是文化沙漠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