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览》将于8月16日在京全面推出

展览名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览》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民族文化宫
展出时间:2010年7月26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民族文化宫展览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异彩纷呈的文化遗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一体多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了解、保护、研究并传承民族文化,对凝聚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展现各民族文化的多彩魅力,普及和传播民族知识,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特在民族文化宫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览》展览,以期在暑期为青少年学生和各界观众呈上一道精神盛宴。展览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宫宫藏文化资源,分设“中国少数民族概况、中国少数民族文物精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四大专题。
7月26日,展览先期推出了“中国少数民族概况”、“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以及“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三个展厅。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概况”厅通过图片以及多媒体资料向观众介绍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语言、分布等基本情况。“服饰厅”和“乐器厅”则通过实物向观众展示中国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姿、特色鲜明的服饰文化以及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器乐文化,让观众可以真切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激发起观众对多彩少数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而“中国少数民族文物精品”厅也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布展当中。该展厅将展出的近二百件民族文物,为各民族的传世之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蕴涵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弥足珍贵。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精品”厅预计将于8月16日对外开放,届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览》正式全面推出,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本次展览的具体展览内容如下: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精品”厅:民族文物,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具有民族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遗迹、遗物,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宫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民族文物收藏保护与民族文化研究宣传的综合性专业机构,一直致力于保护民族文物,弘扬民族文化。自1959年建馆至今,已收藏各民族文物近五万件,民族图片资料六万余幅,并在研究的基础上举办了数十个民族文化专题展。本展厅展出的近二百件民族文物,为各民族的传世之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蕴涵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弥足珍贵。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厅: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少数民族服饰一向以鲜明的民族特点、缤纷的色彩以及繁多的款式和精湛的工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本展厅分为四个单元:东北、内蒙古地区服饰;西北地区服饰;西南地区服饰;中南、东南地区服饰。这些精美的民族服饰、佩饰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礼仪道德、民情风俗乃至民族情感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厅: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丰富,在中国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据调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乐器约有五百余种,它们形状各异,每一件乐器的背后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本展厅分为四个单元,分别展示中国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以及打击乐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