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首倡导潮汕画派 潮汕“岭东画派”被淡忘?
“潮汕画家常有‘世人均知有岭南,而不知有岭东’之叹!”上周,“绽放·隽永———汕头画院成立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在广东画院展览馆举行,画展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画院联合主办。这次美术作品展是汕头画院首次全体画师参与的规模较大的画展,共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50多件,集纳了潮汕地区的著名画家,包括了刘昌潮、王兰若、杜应强、陈政明等名家的作品。
当代中国画坛,不少潮汕籍画家崭露头角,如原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谢海燕、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等人都是潮汕籍画家。潮汕画家是否有特定的风格,“岭东画派”是否存在?画展开幕之际,在省内艺术界引发出这个话题。
刘海粟首倡导“潮汕画派”
汕头画院成立于1980年,首任院长是以墨竹名世的刘昌潮。刘昌潮1927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受教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之后,他回到汕头执教,培养了一大批潮汕画家。
1982年春,刘海粟到汕头出席“元宵画会”,他曾说:“潮汕画家队伍不小,力量雄厚,要敢闯,要有自己的风格,形成潮汕画派。我反对搞宗派,但提倡画派。”“潮汕画派”这个概念首次提出。
而“岭东画派”的提出则更早,许钦松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初,为了抗衡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岭南画派”在内的域中诸画派,不甘寂寞的潮汕画家由孙裴谷、范昌乾等人牵头,在汕头组织“艺涛画社”,经常举办雅集和联展,于1931年将雅集和联展的作品编成《岭东名画集》,吴子寿在画集序中期望“他日岭东画家作品,抗衡于域中”。
但是,由于“岭东画派”古朴飘逸、推崇写意、重视笔墨、书生气重,一直不合时宜,举步维艰。以至于国画界、理论界一提广东画坛,大家只知道“岭南画派”,根本无视“岭东画派”之存在。
对于这些纷争,许钦松说:“岭东画派实际上是存在的。岭东画派是对照于岭南画派的,和岭南画派是一个比照的关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潮汕人去上海美专学习,因为当时潮汕去上海水路比较方便,相比之下来广州反而比较麻烦。这些在上海美专学习的人,大部分后来都回到潮汕本地从事美术教育,也因此培育了一批批潮汕画家。所以本质上来说,岭东画派是师承海派,而又以岭南画派为比照的一个画派。”
“岭东画派”“岭南画派”互补
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洪楚平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初到解放前,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潮汕人就有80多人。潮汕绘画当时多学扬州八怪,而当时声名鼎盛处于领袖地位的海派绘画也正是源自扬州八怪,于是,年轻学子顺理成章地纷纷投入海派门下。
许钦松认为,评判一个画派能否成立,一是要有代表人物和大师,二是需要有一个群体,三是要有完整独特的绘画理论主张。从上面3个层面分析,岭东画派有刘昌潮、王兰若这些代表性人物,也有比较明确的风格特点。
许钦松说,岭东画派与岭南画派有明显不同的风格,但国画界、理论界一提广东画坛,即以“岭南画派”一派蔽之,忽略了岭东画派的特点。从风格上讲,岭东画派受闽、沪等江南画风的影响较大,重笔墨、讲格调,“岭南画派”受日本画、西洋画的影响较大,重形体、讲光影。“岭南画派”强调写实,从创立至今左右逢源;“岭东画派”清高野逸、推崇写意,有时候显得不合时宜。
“根植传统、师承海派,岭东画派将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自然风物融合起来,看到岭东画派的作品,很容易让人感觉到‘潮味’,我想这应该是岭东画派最直观的特点。”许钦松说,“中国的绘画应该是要兼容并蓄的,我觉得岭南画派和岭东画派之间,应该互相补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