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北京老字号经营困难 专家称因自身机制老化

 

北京前门青云阁 CFP供图

 

    8月初的北京,骄阳似火,前门大街丝毫没有受到高温的影响,依然游客往来如织。而在距前门大街不远的大栅栏西街上,曾经老字号小吃的聚集地青云阁却冷冷清清。青云阁的牌匾还在,但店铺已经人去楼空,过道上堆满了建材,让人很难想象起曾经的热闹与繁华。也让人忍不住疑惑:老字号都哪里去了?

    曾经有调查称,登记在册的200家左右的京城老字号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营困难。为更深一步了解北京老字号的生存现状,近日笔者探访了前门、大栅栏以及王府井地区多家老字号。

    老字号老了吗?

    老北京都知道这句俗语:“头戴马聚源,脚踏内联升,身披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些店铺,以及门框胡同里的众多北京小吃都是北京老字号的典型代表,但是时至今日,这些老字号店铺大多不复当年的辉煌。

    前门附近的居民和店老板都记得,2009年10月15日,大栅栏西街开街后,包括爆肚冯、年糕杨、豆腐脑白等8家北京老字号小吃入驻青云阁,张灯结彩、门庭若市,十分热闹。但是青云阁仅仅经营了一年,20家店铺就纷纷撤离,只剩下一家店铺独守。北京小吃齐聚前门的盛况只是昙花一现,只能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瑞蚨祥,曾经的“八大祥”之一,现在依然在大栅栏的百年老店中经营。巴洛克式高大门脸上书“瑞蚨祥”三个大字,店里面的衣服从样式到材质都是古香古色,柜台上甚至码着一卷一卷的布料,可以按尺寸来买。整个店铺很安静,顾客不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偶尔进来几个年轻人,也只是像看古董一样翻翻这些服装,走马观花逛上一圈。

    内联升也是著名的老字号,主营布鞋,状况与瑞蚨祥相似。北京人赵小姐说,自己的爷爷奶奶这一辈人都穿内联升的布鞋,就认这个老字号。但赵小姐发现内联升和以前相比有了一些改变,无论是店面布置还是鞋的款式,努力向现代靠拢,但新旧交杂的方式让人觉得有点儿怪。

    与服装业保持传统相比,餐饮业的老字号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都一处前门店,精致的仿青花瓷餐具,洁净古雅的木桌,穿着旗袍彬彬有礼的服务员,店铺走的是仿古风格,但崭新的材质很容易让人忘了这是家百年老店,只有店门外的几尊铜像能让人依稀看到都一处的古老历史。当然,这里的价格也是不菲的,一笼烧麦要36元。

    廊坊二条的爆肚冯则是另一种面貌,木质结构的古典小楼,朴素的白碗白盘,甚至有些餐具会有小缺口、有年头的黄铜火锅,穿着随便的伙计。但店里依然食客众多,为了吃一口正宗爆肚不惜等半小时。来爆肚冯就餐的宋先生说:“我在前门这里住几十年了,常来这吃爆肚,味道足,口感好。和这里的老板、伙计都熟了。”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刘玉叶对老字号却有另一种回忆,第一次吃老字号北京小吃,慕名而去,但是吃过之后有些失望,和街边卖的其他小吃没什么区别。

    当然,老字号也有经营成功的代表,享誉海外的全聚德烤鸭已经成为北京的一个标志。位于王府井的全聚德总店装潢的金碧辉煌,大厅内座无虚席,就餐高峰期食客在门口排队等号的情况司空见惯。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