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偶像的时代迷途 "过山车"似的命运无法避免

会客| 社会偶像的时代迷途

 

供图/CFP IC

 

    一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曾经风生水起,在各大书店持续畅销。唐骏也曾一度成了公众心目中的偶像。如今因学历造假,唐骏倒掉了,众多粉丝也随之而去。而正从“偶像”向“公民”转型的韩寒,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这一退一进的反差,不禁使人们反思,我们的社会公众偶像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有人说,偶像,成于社会的推崇,也败于社会的唾弃。像唐骏那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对一些偶像而言,过山车似的命运似乎无法避免。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这些偶像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这到底是怎么了?

    唐骏书中介绍的成功学红极一时,而大众对成功学的迷信、四处弥漫的功利主义,却被看做是某类偶像层出不穷的社会原因。在五岳散人看来,在我们所处的商业社会,追逐商业价值也不失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然而,只有商业价值,就足够了吗?这更像一道需要我们与所谓的偶像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白伟林 本期主持人

    五岳散人 本期嘉宾媒体评论人

    黄集伟 本期嘉宾出版人、语词专家

    张颐武 本期嘉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会客| 社会偶像的时代迷途

 

    “直面社会问题,那么,他就会影响一代人”

    白伟林:目前,电视剧版的《杜拉拉升职记》正在北京卫视热播。2010年可谓名副其实的“杜拉拉年”,这位在职场打拼的新女性也俨然已经成了众多年轻人的偶像。如果早5年,这样一位职场小人物恐怕是不能掀起如此波澜的。可见,时代在进步,偶像也在变换。在您的印象中,新时代年轻人的偶像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五岳散人:偶像应该是一个标杆。求职场的成功,往往是社会功利性导致的一种结果。有一句网络上流传的话很有意思——“别跟我谈理想,我戒了。”原来的偶像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超越性,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化身,他们会提出一种别人达不到的东西。而现在的偶像可能更为功利一些,他们注重寻求个人在一个小范围之内的成长。这可能是社会变得更为实际的一种象征。

    黄集伟:这个不好界定。价值多元,偶像也会多元。偶像多是好事,如果大家都崇拜一个人会很麻烦的。在过去信息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偶像崇拜也相对单一。价值多元,信息渠道多元的话,偶像崇拜也就是多元的。

    白伟林:如果说起现在年轻人的偶像,韩寒可谓是一个典型。最近,出席香港书展的韩寒出尽风头,他的演讲现场很火爆,在活动中深受年轻人拥戴。尽管台湾主持人陈文茜说他很肤浅,但这绝不妨碍韩寒的文化行为深刻影响很多年轻人。而另一位“青春文化偶像”郭敬明最近也同样惹眼。就在前两天,他畅谈自己的成功时说,许多年以后大家回想起来,会认为他“影响一代人”。“影响一代人”,您觉得真的是这样吗?

    五岳散人:韩寒肯定是影响了一代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影响一代人通过言情小说是做不到的,毕竟现在不是琼瑶的时代。那个时期的言情小说具有社会属性,带有意识形态的东西,才最终影响了一代人。但是现在,它只是一种消遣。而更多的时候,像韩寒这样的人,他超越了那种隐晦的表达,而直面社会问题,关注社会更多的层面,那么,他就会影响一代人。

    黄集伟:无论是谁,这个都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不过,他们肯定影响了很多人,这已经被验证了。

    白伟林:对于现在新时期偶像的影响,我们是高估了,还是轻视了呢?

    五岳散人:我觉得还是被轻视了。因为原来我们是没有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他们在这10年间才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这里我要先作一个解释,我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是指他能在公众领域对社会问题进行发言。不过,目前还没有很多人看到他们改变社会的力量之所在,这是跟我们的社会大背景相关的。很多时候,他们被低估了。可能很多时候,会有很多人觉得:“你不就是一个说话的吗,你不就是发表了意见吗,你们真能改变什么吗?”其实这些人错了。当所有人开始意识到公共知识分子的“说话”时,其实他是在改变我们本身的思维方式,在能够更多地争取权利的时候,那这些公共知识分子存在的意义就已经放大到改变整个社会走向的程度上了。

    张颐武:大家对他们的重视还是很充分的。这些偶像的意义在于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的一种反应。他们这些人有很多忠实的粉丝,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和他们对生活的预期与想象。随着生活的变化,出现新的偶像了。随着80后和90后的崛起,中国正在发生着一个深刻的换代,偶像也在随之换代。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