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腥风的年代 "八一"在即到军博体验金戈铁马

    ■馆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地址:海淀区复兴路9号

    ■特点: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

    ■镇馆之宝:朱德在八一南昌起义中使用的手枪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该馆是1958年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毛泽东亲自题写馆名。1960年的“八一”建军节,军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今年是军事博物馆对外开放50周年纪念。军事博物馆中展出了大量反映古代战争、近现代战争历史和武器装备的展品,观众步入馆中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一件件展品和展品背后的故事,将人们重新带进那些血雨腥风的年代。“八一”在即,又正值暑假,许多外地来的小学生和游客,在军事博物馆中流连,认真地观看着每件展品,也许这次的博物馆之行会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生活的珍贵。

    ■朱德在八一南昌起义中使用的手枪

 

 

    这件展品是军事博物馆作为一级文物珍藏的,是一把德国造7.63毫米口径的毛瑟警用型手枪。这种手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批量进入中国,并普遍装备于中国军队中。不过细心的参观者会在枪把上发现“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这把手枪就是朱德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堪称中国革命史上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和湘鄂粤赣四省的秋收起义。朱德奉命来到南昌,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准备。8月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朱德挥动着这把手枪,率军官教育团战斗。经过几小时的激战,南昌城头飘起红旗,起义胜利了。南昌起义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新篇章,8月1日也因此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南昌起义后,朱德在自己的这支手枪上刻下“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10个意味深长的字。 

    ■红军最高领导机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第一枚印章

 

 

    在博物馆中陈列着一枚令人瞩目的大印,该印为银质,直径95毫米。印的上方刻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字样,字的两端各有一枚红五星,印的下方刻着“革命军事委员会”。印中间的图案是嵌着镰刀和斧头的地球,地球周围环绕着麦穗,上方是一颗红五星。这枚印章就是红军最高领导机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第一枚印章。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主席。大会还委托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组建最高军事机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红军的作战和建设。25日,由朱德、王稼祥、彭德怀等15人组成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1959年,军事博物馆筹建时,经邓小平批准,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印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

    ■见证红军长征第一步的红军第一渡渡船

 

 

    这是博物馆展厅中展出的一件特殊展品,这条木船长5.6米,宽1.15米,是在南方很常见的木船。在人们的印象里,军事博物馆展出的展品,一定是与军事武器装备有关的,这条普普通通的木船怎么会在这里展出?据讲解员介绍才知,这条看似平凡的木船,竟是红军长征第一渡的渡船。

    1930年到1934年,国民党集结优势兵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前四次“围剿”,红军击退了国民党军队一次次进攻,但是在第五次“围剿”中遭到国民党的重创,致使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被迫转移。1934年10月,集结在江西于都地区的中央红军8.6万余人,在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率领下,跨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于都河宽600多米,水流湍急,除少数渡口可以涉水渡河外,大部分只有架设浮桥渡河。为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大力支援红军,沿河所有民船全部用来架设浮桥或用作摆渡。于都河的东门渡口被人们称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2006年在东门渡口发现并打捞出这艘木船,经专家鉴定正是当年红军渡河用的渡船。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