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艺术家画中国缝纫机

  相关链接:当代艺术展锵锵三人行:一场展览能带给重庆什么?


  本次“2010日本第36届AJAC海外艺术家邀请展暨重庆当代艺术国际巡回邀请展”共展出了26位中国艺术家,30位日本艺术家的作品共100余件,包括油画、雕塑、装置、行为等艺术形态。其中有40余件作品均出自日本艺术家之手。


  展览分为三峡博物馆和黄桷坪独立映像艺术机构两大展场。大家十分熟悉的名家张奇开、庞茂琨、张杰、康璨等80后新晋艺术家的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均有展出。


  本次展出将持续到本月5日结束。


  展览数字


  日本艺术家很抢眼。


  2010重庆当代艺术国际巡回邀请展暨日本第36届AJAC海外艺术家邀请展开幕,图为日本艺术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市民观看画展。


  第36届AJAC海外艺术家邀请展昨日三峡博物馆开幕;重庆80后获大奖;14位日本艺术家携佳作来渝


  还记得那5只坐在白雪皑皑的富士山下、黄澄澄的油菜花田旁的大熊猫么?这幅由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名艺术家张奇开为“2010日本第36届AJAC海外艺术家邀请展暨重庆当代艺术国际巡回邀请展”而特别创作的《关于火山的一次讨论》回到重庆了。


  昨日下午,由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本报联合华龙网承办的“2010日本第36届AJAC海外艺术家邀请展暨重庆当代艺术国际巡回邀请展”在重庆三峡博物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日本AJAC展艺术执行委员会主席田中允向重庆的两位80后艺术家康璨、杨晖颁发了“最佳艺术家”和“最佳年度艺术家”奖。重庆市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出席了开幕仪式。


  80后获日本当代艺术大奖


  “大家好,我是田中允。我非常喜欢重庆……”昨日下午2点,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本报联合华龙网承办的“2010日本第36届AJAC海外艺术家邀请展暨重庆当代艺术国际巡回邀请展”在三峡博物馆隆重开幕。在主持人的简短开场白之后,日本AJAC展艺术执行委员会主席田中允先生率先登台致辞。


  他首先解释了已经延续了36届的AJAC展览名称由来。“A代表所有国家、J是日本国名英文的首写字 母、A代表艺术、C代表团体……”田中允说,作为一个现代艺术团体,30多年来一直坚持无限制选题,一直倡导公平展现艺术家们的作品。


  “我们的展览从25年前开始就和外国艺术家联合举办。”田中允表示,今年首次进入中国,AJAC非常期待能借此加强与中国,尤其是重庆当代艺术家的交流。


  “重庆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重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加强重庆与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在开幕式上,重庆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管洪也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后,日本AJAC展艺术执行委员会向重庆的两位80后康璨和杨晖颁发了“最佳艺术家”和“最佳年度艺术家”奖。


  对此,日本AJAC展艺术执行委员会主席田中允还特别向记者解释,“这是100位艺术家无记名投票的结果,是大家的决定,非常公平。”


  AJAC展艺术执行委员会主席田中允和《新周刊》主笔、知名策展人胡赳赳则获得华龙当代艺术空间特别贡献奖。


  重庆艺术家由此走向世界


  “其实我们的渊源从3年前就开始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本次展览的策划召集人傅榆翔表示,2007年,自己的画作资料册通过圈内朋友的介绍,送到了日本AJAC艺术展协会会长白重三郎手中。“当时他就联系上我,希望我能参加当年的AJAC海外艺术家邀请展。”


  傅榆翔选送的作品被选为当年最受欢迎的海外艺术家作品。重庆和日本当代艺术家之间的交流由此展开。


  “在当代艺术方面,我们有实力也理应走出去,发出我们的声音,更有必要通过交流吸取他人的优点。”傅榆翔表示,基于这样的愿望,才有了本次“2010日本第36届AJAC海外艺术家邀请展暨重庆当代艺术国际巡回邀请展”落户三峡博物馆。


  傅榆翔更希望,这样的交流能成为常态,“重庆从来不缺艺术家,缺的是宣传。”而本次展览,傅榆翔就认为,“希望走出去、请进来,透过作品展示我们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面貌、国力和生活状态。”


  傅榆翔举例说,“重庆的艺术家实力就好比是一桌满汉全席,但以前总是关着窗的;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开窗户吆喝,让外面的人都知道。”


  日本艺术作品藏中国元素


  空了心的少女、正在踩着缝纫机的女孩……下午3点过,一幅幅或精美、或狂放的作品一一展现在参观者面前。除了张奇开的在富士山下讨论火山的熊猫,不少日本艺术家的作品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更有日本艺术家宍户美喜子的作品《思春期》将极具中国特色的缝纫机加入了作品中。对此,田中允特别表示,画是作者在灵感触动下自然创作而成的,“我们都非常尊重历史悠久的中国。”


  据介绍,此次受邀来渝的有14位日本艺术家,三峡博物馆是本次展览到中国进行巡回展的第一站,市民可免费前去参观。本月中旬,它还将在四川乐山当代艺术中心进行第二站巡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