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广州油画展走进美国 让美国人民更了解中国

将分四站展出 首站展览既吸引了当地华侨更吸引了本土美国人

 

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分别在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及北京成功展览后,“百年广州——冯少协油画展”全球巡展今天又走进美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雷克福瑞斯(Lakeforest)中心开始美国之行的首站展出。本次展览由广州日报社联合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州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共同主办,而美国站展览更是加入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美国国家民俗中心作为联合主办单位。

 

参赞盛赞:画展让美国人民更了解中国

据参与组织本次展览的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校董会主席赵晓明博士介绍,“百年广州油画展”美国之行将从7月至10月分别在雷克福瑞斯(Lakeforest)中心、美国国会图书馆、洛克维尔(Rockville)市政厅和乔治敦大学进行四站展出。赵晓明博士告诉记者:“对于本次油画展,美方十分重视,展览规格相当高,这体现在各种安排的细节上。”四站展览将涵盖美国民众、政府和学术界等各个层次。

 

在今天的开展仪式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参赞兼副总领事王士彤也专程赶来,并代表大使馆致辞。他首先感谢广州日报社,感谢画家冯少协,正因为他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百年广州油画展”在美国的成功举办。他表示:“这次画展对促进美国人民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意义深远。以前,中美之间的交流更多体现在经济层面,而如今文化交流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百年广州油画展’等文化活动在美国的举行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

 

众多华侨:看罢油画一解浓浓乡愁

本次展览得到了华盛顿广东同乡会、美京华人中心等众多华侨组织的大力支持。华盛顿广东同乡会会长黄河博士告诉记者,“‘百年广州油画展’的消息在华人中获得很大反响,同乡会有数百名会员赶来参观,其中许多都是离家几十年的广州人。”闻讯赶来的同乡会会员袁祝光说:“我40年前离开了广州,至今还记得很多广州的地方,可惜画展中画到的地方都不曾到过。看‘百年广州油画展’让我了解自己的故乡。我希望早日能再回故乡看看。”画展让许多华侨一解浓浓的乡愁,为此他们专门制作精美的感谢函送给冯少协和广州日报社,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美国观众:希望能去见识真实的广州

现场观看画展的还有很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兰希(Lancy)来自俄克拉马荷州,她虽然没有去过中国,但在教科书上读过有关广州的历史,对于“百年广州”系列画作她非常感兴趣,接连说了几个“Amazing(精彩)”以表达自己的赞赏。她同时表示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去见识一下真实的广州。

 

“百年广州油画展”进驻华盛顿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极大关注,《华盛顿新闻》、《星岛日报》、《亚美新闻》、《美华商报》、《多维时报》、《新世界时报》等报分别以“华盛顿国会山再现艺术”、“国会山再现中国多元文化”等为题对展览刊发了预告消息,其中一些报纸还进行了连续报道。这些报道不仅详细介绍展览活动的安排,有些还详细介绍“百年广州”的作者冯少协和艺术评论家对“百年广州”的评价。

 

展览初衷:本报要做中国文化  岭南文化的推广者

在活动现场,不少观众问起,为何《广州日报》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千里迢迢将“百年广州油画展”带来美国展出。对此,本报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版面规模和经营规模最大的报纸,《广州日报》历来以传播中国文化和岭南文化为己任,不仅以扎实丰富的报道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使命,同时更以丰富多彩、富于创新的活动成为中国文化和岭南文化推广者。

 

说起来,本次“百年广州油画展”最早也是源于广州日报社携手英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共同主办的“古穗倩影暨粤港澳百年老照片展”,该展自200812月至20093月在广州、江门、东莞、中山、佛山巡展,引起轰动,共吸引各界观众逾百万人次。正是因为参观了“古穗倩影”老照片展后,广州艺博院副院长、中国著名油画家冯少协激情难抑,历时一年多时间创作了30幅有关广州百年变迁的油画作品。而在《广州日报》的推动下,于是就有了“百年广州油画展”的全球巡展,并取得圆满成功,有效地向世界宣传了广州和广州亚运会,推广了岭南文化和中国文化,达到了主办单位的展览初衷。

 

据悉,在美国巡展结束后,“百年广州油画展”将回归故里,为广州亚运会增加更多的文化色彩。

 

“百年广州油画展”全球巡展一览

全球巡展第一站  英国伦敦皇家歌剧艺术博物馆

全球巡展第二站  中国香港大会堂

全球巡展第三站  中国北京国家图书馆

全球巡展第四站美国 

美国巡展第一站雷克福瑞斯(Lakeforest)中心

美国巡展第二站国会图书馆

美国巡展第三站洛克维尔(Rockville)市政厅

美国巡展第四站乔治敦大学

全球巡展第五站  广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