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家长沙表演行为艺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用肢体表达的主题用言语无法概括,关键是观众自己的体味。”25日下午,来自德国、日本、韩国以及北京等地的40多位中外艺术家在“第二届长沙现场艺术节”表演完各自的行为艺术后,均发出这样的感叹。

  记者在现场观看了德国艺术家Cristina Ohlmer 、北京艺术家陈进等所表演的《翼》、《放生》等创意行为艺术,从中发现艺术家是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寻求艺术创造的可能性,以实验性现场表演艺术向公众推介现场艺术。

  陈进说,艺术家所表演的主题是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完全表达,关键是观众从不同的心灵角度去体会表演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这才是成功的行为艺术。Cristina Ohlmer也赞同这一说法,“观众接受了、理解了就很成功,艺术家只是一个表达的载体。”

  通过与艺术家的对话和艺术家现场的演绎,艺术家在注重回归艺术本体语言的同时,也融入了跨媒介艺术家的参与,以实验性、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的姿态共同交流探索行为艺术的边界。

  此次活动发起人何玲告诉记者,艺术节会继续通过组织研讨会和工作坊等活动,支持艺术家与观众进行联系和交流,试图在长沙架构另一良性生态。

  据悉,这些艺术家长期从事行为、声音、舞蹈、影像、装置等各个媒介的实验与探索,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相当高成就,但又都始终保持着实验的态度与精神,并设置了一个跨媒介的现场:行为艺术与具有舞台感的MINI迷笛音乐的即兴表演过后,又经过电视将其呈现。这种将行为艺术的原态表演、舞台表演、电视表演三位一体的并置结果,生动而微妙的体现了行为艺术的对话属性关联。这无疑是对中国行为艺术的社会合理性等问题的破冰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