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鸽子》飞向华盛顿 为未来记录今天

727,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将举办收藏广州油画家冯少协系列画册《中东的鸽子》、《百年广州》的收藏仪式。这两套系列作品一并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为未来记录今天”亚洲文化保存记录人物项目。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收藏方向无疑具有国际化视野。就在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同时,来自拥有悠久东方历史的中国的艺术,已经引起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足够的关注。

 

早在20066月,冯少协油画组画《中东的鸽子》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便吸引了国内外各界的眼光。来自国内文化界、文学界和美术界的评论家们,分别于2006623715,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

 

就其系列作品画册入选,冯少协表示:“我的作品能够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接受并收藏,证明与知识一起的还有艺术。正是知识与艺术一起,共同承担了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与民族彼此认识的重要使命。”

 

而《中东的鸽子》,正是向人们阐述“人人生而平等”这一真理,需要通过相互理解才能得到最终的落实,而不是战争,更不是屠戮。“苦难”不应成为战争的借口。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

一个画家能够敏感于今天的世界,能够专注于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把一种人性的关怀渗透到这样一个被关注的主题中去,这也是难得的艺术精神。

 

王仲(《美术》杂志主编)

画这个主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人类命运的大视野、大关怀,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是不敢问津的。冯少协作品表达了中国艺术家企望中东和平的强烈呼声,这无疑在世界面前为中国艺术家的国际地位争得荣光。

 

梁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常务副所长)

冯少协是全国不多见的画家,广东出这样一个画家我觉得非常振奋。在我看来,他采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觉,关注了国际敏感问题,体现了人文关怀,用一个独特视觉作为一个历史创作体现出来,我觉得这是我们当代近距离历史画。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院)

冯少协这些作品一定会在中国观众当中引起反响,引起中国人对战争的和平思考。

 

王宏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觉得中东问题确实是世界的焦点。艺术选择这个题材不仅仅是从政治上考虑,而是从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文化去考虑,我觉得冯少协这个度把握得比较好,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和平。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这样的作品体现了画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也不是为市场而市场,而是为人生而艺术。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物以稀为贵、他这个就是贵,难得有这样的精神,难得有这样的眼光,难得有这样的心胸和同情心。从画家的技法来说,吸取中国画笔墨的味道,他在这方面是有追求的,他想追求一点中国的气质,中国的气派。

 

吕品田(《美术观察》主编)

冯少协还有一个特点,也是值得注意的,他很善于学习,在连接各种表现元素的时候,在塑造氛围时,恰到好处,能够把很多元素结合起来,而且综合能力很强,有眼光、有手段、还有一种驾驭能力。我想冯少协一定能走远,能比今天走得更远。

 

张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理论家)

我为我国的画家、艺术家也能够以博大的胸怀来关注人类的苦难,以自己的画笔来为争取人类和平、美好的前途而高兴!

 

雷达(文艺评论家、作家)

这是一部具有人类关怀的精神高度的作品,这是一位中国画家画的,表达了作为全世界大家庭中一员的一位中国画家的博大胸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我想,它的意义应不限于美术创作,而对整个文学艺术的各门类,应该都有启迪价值。

 

程树榛(作家、文艺评论家)

画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笔触,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震撼人心同时又触目惊心的情景,表现出中国艺术家热爱和平、呼唤和平、关注人类命运特别是关注被压迫的弱小民族命运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道德良知。

 

蒋巍(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作家)

冯少协的画作让我们陷入长久的沉思和深刻的羞愧。我们不能不向我们自己发出沉痛的追问:历史车轮的前进,一定要用鲜血和眼泪做润滑剂吗?   

 

梁晓声(作家、教授)

在艺术的人文主题之中,和平与人道主义主题一向是重大主题。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在必要之时反映这一重大主题,同时体现其艺术的一流水准的话——那么理当获得世人的支持。

 

石英(作家、文艺评论家)

冯少协的油画《中东的鸽子》最使我感动甚至还带来某种惊讶的是他对人类的关怀,对地球命运的责任感。

 

叶延滨(《诗刊》杂志主编、诗人)

以和为贵,这是中华文明悠久传统中最为珍贵的思想精华。因此,冯少协的组画站到了时代的高度,代表中国有良知的艺术家,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大使”。

 

郑伯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文艺理论家)

文艺要鞭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有良心的艺术家,对国内国外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点。国际上有美好的东西、科学、发展、和平、友谊,这些都是美好的。也有坏的东西,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它们都是坏东西,不可厚此薄彼。

 

张胜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报告文学作家)

艺术家的勇气、良知、责任感与使命感使我们感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