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计算机里建"新家" 在我文物界尚属首次

    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石窟进行测绘,经过修复后的千年古佛更加逼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7月20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云冈石窟数字化工程示范研究”顺利通过验收,整个石窟经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把“家”搬到计算机里,此技术运用到洞窟保护在我国尚属首次。

    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万余尊,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石窟规模宏大,雕饰奇伟,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饱经沧桑之后,石窟的崩塌、风化等现象十分严重。

    为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云冈石窟研究院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石窟实施了多种抢救和保护措施,然而石窟的调查和测绘一直都是困扰文物工作者的难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这一难题的突破带来了新的契机。据介绍,它通过以激光反射的原理获取静态物体表面的海量三维点云数据,具有快速、精确、全面、非接触性等特点。“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只有几厘米。我们会根据每一件文物的体积大小及其他因素,来确定测绘的精确度。”云冈石窟研究院黄继忠博士说,“由于这种技术具有非接触性的特点,所以对文物本身来说,是一种很安全的测绘方式。通过绘出保护现状调查图,辅之以有关洞窟微环境监测和病害样本分析,综合为洞窟保护状况的基础资料,一旦文物因自然灾难或人为原因受损,还有可能进行精度极高的修复。”

    据介绍,扫描得出的数字档案还可制作虚拟洞窟游览、多媒体展播节目、多媒体展示等,缓解日益增大的游客量对石窟保护管理的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整理后,游客再去云冈石窟旅游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畅游整个洞窟了。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