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缘:15幅古代海图"讲述"外国人眼中台湾(图)

 

    图为意大利圣方济各修士于1696年出版的《威尼斯人大地图集之世界地图集》,台湾在图中被明显放大。

    400年前,台湾的形貌在西方人眼中是什么样的?西方人为什么想认识台湾?近日,在泉州海交馆展出的中外古代海图展中,15幅与台湾有关的地图回答了这些疑问。

    从16世纪开始,台湾被记录在西方人绘制的地图上,最初是葡萄牙人的世界地图上。地图上台湾是由三个小岛组合而成。到了19世纪,地图上的台湾,无论是外形轮廓,还是地形等都与今天的台湾大致相同了。从这些地图,可看到台湾浮现于世界历史舞台的过程,弥补了当时文字及文物资料的不足,记录了外来者认识台湾的过程。

    1557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往来航行于东亚海域的欧洲船队,必经台湾。当时他们手中的台湾海图以16世纪40年代葡萄牙水手的见闻为基础绘制而成。水手们形容当时在海上看到台湾的景象是山峦连绵、林木青翠。因此台湾以美丽岛首次出现于欧洲人的地图上,地理位置明确在大琉球的南方,呈多岛状态。

    1624年,随着荷兰人占领安平,对台湾海岸地理知识的认识开始详实起来,台湾也以完整的一岛形态呈现出来。地图反映对台湾西南平原、北海岸、中央山脉南半部,与外界联系的陆上交通以及东台湾后山少数民族村社的记录等。     

    清政府接管台湾,1714年,对台湾进行测绘,并实地测量绘制了闻名的《皇舆全览图》。之后,欧洲人绘制的地图,开始参考该图的地理知识。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人足迹再次踏上台湾,呈现在地图上与台湾有关的地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比如,标注了工业革命后西方海外殖民对外扩张下的产物,特别强调台湾有丰富的煤矿。除此还具体标出了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的路线。至此,欧洲人绘制地图里所呈现出的台湾地理,逐渐从海岸线前进到内陆,从想象、道听途说到实地勘查、测绘,其成果一一在地图上展现出来。

    1894年,清日甲午战争至1945年间,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地图开始以现代科学方法测绘。地图内容包括地理、地形、地质聚落、城市发展等自然与人文资讯,并分为海图、地形图以及应用地图三类。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