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争夺战荒诞 保护历史建筑才是最实用
为修公路拆毁唐代古城墙,洱海情人湖被填建豪华别墅……近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系列报道引发社会热议,也让更多人开始质疑:为了城市发展牺牲环境和历史古迹的做法是否可取?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2%的人认为,因城市经济建设而牺牲环境或古建的做法,是官员追求政绩的结果;67.4%的人表示,这种做法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当下社会,我们正在经历多种怪象,也正在审视多种荒诞:一方面是各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破坏几乎同步发生,另一方面,却是各地对所谓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争夺战”。
近年来,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的较量越发激烈。仅以京城名人故居为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京城名人故居中已被拆除的比例高达1/3,其中包括部分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普查项目。 与此相伴随的现象则是各地对李白、曹雪芹、老子等人故地的激烈“交战”。看到这些,如果不是生活在当下,恐怕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人在争夺,有人在破坏……
但是,笔者以为,无论是破坏者,还是争夺者,对他们来说,主导他们行为逻辑的思维只有一个——实用主义:历史文化古迹能变现成多少现成的利益,文化古迹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成为攫取金钱的筹码。
我们知道,意大利作为世界第二遗产大国,非常重视古城的保护。意大利对罗马、庞贝、比萨、佛罗伦萨、斯普莱托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成片保护,如古罗马城就被全城保护下来,意大利人对于名城内重要文物的保护意识远强于商品意识。正如人们所评价的那样: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本国历史文化古迹。
那么,我们何时才能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呢?要知道,历史文化古迹是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其产生与发展受到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面对93.8%的人愿意所在城市完整保留古建筑的调查结果,最应扪心自问的是那些醉心于“政绩工程”的官僚们。埃及文物管理委员会第一主席穆巴拉克夫人说:我们没有理由把祖先的遗产当商品对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应该承认,这种理性的姿态恰恰是我们欠缺的。
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一是古建筑资源浪费严重,对资源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二是破坏性开发,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对古建筑资源的保护不够。可以说,当前政府的一些行为,其实是在揠苗助长。
就笔者的观察,应抛弃实用主义思维,站在文化和文明传承的立场上来看到古建筑,而不是掉进功利主义乃至被政绩主导的陷阱中,才是正道。一是必须反对畸形的开发,忽视了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的精神要义。反对那些不遵循客观规律,不尊重古城历史,急功近利的开发;反对那些不惜牺牲环境,牺牲珍贵历史文化资源,牺牲古城整体形象的破坏性开发。
二是强化文化理念,淡化乃至祛除经济利益思维。要展示古建筑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古建筑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
诚如所言,古建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拆除古建,无疑是在抹去城市的记忆。72.2%的人认为,因城市经济建设而牺牲环境或古建筑的做法,是官员追求政绩的结果。“如果保护一座历史古建,和招商引资获得的政绩是一样的,我相信,我们的地方政府会更愿意保护古建。”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官员们把保护历史建筑当成政绩!
责任编辑:vikey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