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考察队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 避谈文物所有权
联合办展览 避谈文物所有权 两岸人员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
新华社7月6日以《为了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故宫文物南迁打响“文化抗战”》为题的一篇报道,回顾了故宫博物院文物大迁移的历史事件。报道说:“历时10余年,辗转上万公里,百万余件文物无一损毁遗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故宫博物院文物大迁移堪称中华民族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创造的奇迹。”
由北京故宫首次发起策划的“温故知新:两岸重走文物南迁路”活动,让海峡两岸故宫人员合作重新走了一遭当年文物南迁之路。6月4日,由文物专家、学者和协助文物南迁者后人组成的两岸考察队一行20余人,从北京出发,用了两周时间,辗转贵阳、西安、成都等地,6月18日考察活动在峨眉山结束。7 月7日的美国《纽约时报》详细报道了两岸考察队的此次行程。
陪都重庆有四个藏宝洞
《纽约时报》报道,重庆是大陆和台湾学者“重走文物南迁路”行程的第7站。在6月的一个早晨,天气酷热难耐。白发苍苍的当地博物馆管理人员胡长建(音译),在一条泥泞的小道上步履蹒跚地带路,身后跟着一队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学者,他们朝着重庆郊区的一片竹林走去。摄像师和纪录片制作人也跟着这些学者,进行实时记录。胡长建说,当年故宫的大量珍宝,曾经储藏在那片竹林所在的位置。当年这里搭建了几个大木棚,用来安放珍宝。
胡长建用手一指:“它们就存放在这里。”超过百万件的北京紫禁城珍宝,曾经“屈尊”在这里。它们中有精美的书画珍品、美玉、奇瓷,都是世间珍宝,价值连城。他接着又补充一句:“我们认为,他们在我们身后的山上挖了些洞,然后储藏了这些珍宝。”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直奔山上,想寻找这些藏宝洞穴。
胡长建还提供了一些细节。他自己承认,在这个地点应该有4个储藏室,但他只发现了3个。几分钟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沿着一条铁轨爬上一座山,发现了第4个储藏室。
考察团还走访了重庆当年的一个银行金库,现已锈迹斑斑,当时有些文物就藏在这里,现在已改为缝纫机储藏室。他们还走访了古老的“国立中央图书馆 ”(抗战时期建于重庆),这里战时曾举办过文物展览。他们还被告知,山坡上有一个仓库,这里被视为最安全的藏宝所。这是因为,这里毗邻一座佛教庙宇,日军不太可能袭击这个地方。
当年文物南迁的旅途颠沛流离。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文物藏在地下掩体、洞穴、寺庙、仓库甚至老百姓家中。遗憾的是,这些博物馆员工全都已经离开人世了。但是,他们的儿女则获邀参加这一行程。现年72岁的庄灵说,父亲当时曾负责这些展品的转运工作,也是负责保护这些珍宝的人员之一。他回忆说,当他还是孩童的时候,他和父亲及其他故宫工作人员生活在重庆市外,“当天气好时,他们会把绘画、书法艺术品以及书籍拿出去晾晒,因为里面太潮湿。我甚至亲眼见过一些山水画。”
国宝差点卖给美国摩根
《纽约时报》还回顾了这些珍宝的历史。《纽约时报》称,这些文物都是由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收集的,尤其是从宋朝(公元960~1279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的文物最多。当清朝1911年被推翻后,这些文物由前清皇室保存。1913年,前清皇室还打算将这些文物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实业家及文物收藏家J.P.摩根。但是,当摩根的属下收到来自前清皇室的电文后不久,摩根就去世了(编者注:J.P.摩根于1913年3月31日在罗马的豪华大旅馆因“神经极度疲惫”去世,享年76岁)。
1924年,国民政府将前清皇室从紫禁城中赶了出去,称这些文物是国家财产,将其划归于新成立的故宫博物院。但是,当日本1931年进犯中国东北后,由于担心文物遭到毁坏或者被运往日本,1933年初,国民政府开始将超过19000木箱的文物,运往首都南京。1937年南京沦陷之前,这些文物又被分成三批,秘密通过三条线路(编者注:南线——最重要的80箱文物经南京、长沙、贵阳,运往安顺;中线——9369箱文物由水路经汉口、重庆、宜宾运抵乐山;北线——7281箱文物装火车由宝鸡入成都至峨眉山)转移。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文物,被送往战时的陪都重庆。1945年日本投降后,文物的征程并没有结束。国共之间的内战爆发。1948年,蒋介石下令将最有价值的文物运往台湾,同时运往台湾的还有大量黄金。
运往台湾文物精挑细选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美籍专家姜斐德(Alfreda Murck),对中国绘画艺术颇有研究,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故宫的绝大多数画作被运往了台湾。”在她看来,尽管总的看来只有少部分文物被运往台湾,但运走的这些文物都是精挑细选的。
现年62岁的梁金生在北京故宫工作,他说,他的祖父和父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协助保护文物。内战结束后,梁金生的哥哥、祖父和部分故宫文物一起到了台湾,而梁金生的父亲则留在大陆,继续收集文物,运到北京。梁金生表示,“这次重走文物南迁之路让我意识到,我的父辈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带到台湾的文物多年来被藏在洞里,这是担心大陆攻打台湾。一直到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才开放。而这些文物在两地都有着极大的价值。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沈大伟和汉学家珍妮特•埃利奥特,曾共同撰写了《中国皇家收藏传奇》一书。沈大伟表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红卫兵”试图摧毁任何与传统有关的东西时,中央下令要保护故宫博物院,因此北京故宫文物得以保留至今。
“两个其实是一体”
在《纽约时报》看来,这趟“温故知新之旅”之所以颇不寻常,是因为它是由两个博物院一起参与:一个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个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们都声称自己是拥有文化遗产的合法机构。
1949年,当国民党政府败退到台湾岛之后,大批博物馆物品被带往台湾岛。从那之后至今的数十年来,究竟谁才是被分割的珍宝的主人,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但最近几年,两个博物院开始在海峡两岸文物展览方面进行合作,这让人心旷神怡。这次两岸学者在旅行中谈论的话题,无关“统一”,而是共同的历史以及共同的意愿——理解当年如何保护国宝,国宝后来如何被分离,隔海相望。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表示:“我们对这些事情如何发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但我们并不知道细节。不过我们知道,在战时超过百万件珍宝通过陆路、水路、空运辗转一万公里,竟然没有一件丢失,实在是个奇迹。”
两个博物院的管理人员均表示,双方没有探讨这些珍宝是否该统一放在一处。在重庆和此次行程的其他地方,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及文物所有权问题。李文儒表示,“只有一个”故宫博物院,“这两个其实是一体的”。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教育展资处处长朱惠良说:“双方都不谈及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都不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人。”
博物院官员们坚称,只要这些文物得到妥善保管,保存在哪里并不是最重要的。今年下半年,两家博物院还将在北京联合举办关于此次重走文物南迁路的展览。双方计划2011年7月在台北举办联展。两岸的博物院都认为,新一轮的合作很有前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